[实用新型]利用高温工业废水对高盐废水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5471.3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9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徐国想;孔德超;徐伟;王怀东;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拓孚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穆小燕 |
地址: | 220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高温 工业废水 废水 低温 蒸发 浓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盐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的利用高温工业废水对高盐废水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包括高温废水箱、蒸汽箱、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第三浓缩箱和真空泵,高温废水箱通过进水管连通蒸汽箱,高温废水箱与蒸汽箱之间设有循环泵,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蒸汽箱底部,循环泵的出水口连通高温废水箱底部,真空泵通过进气管连通蒸汽箱、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第三浓缩箱顶部;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高温工业废水对高盐废水低温蒸发浓缩,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第三浓缩箱同时进行工作,处理效率高,水泵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将浓缩废水箱循环抽至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第三浓缩箱再次进行浓缩处理,实现高盐废水的进一步蒸发浓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盐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高温工业废水对高盐废水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盐废水是指总含盐质量分数至少1%的废水.其主要来自化工厂及石油和天然气的采集加工等.这种废水含有多种物质(包括盐、油、有机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含盐废水的产生途径广泛,水量也逐年增加。去除含盐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采用物化法处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采用生物法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冶金、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用水冷却产生大量高温废水始终循环使用,废水的温度一般在80℃左右,需冷却塔或自然冷却循环后给设备或者废料降温,这些水始终循环使用,水中钙、镁、钠、钾离子、碳酸离子、碳酸氢离子、氯离子、硫酸离子和硝酸离子及其它杂质含量特别多,这些水用传统换热设备提取热量的话极易造成换热设备堵塞、结垢、腐蚀等问题。另生产过程中产生20℃的高盐废水需脱盐处理后排放。现在对于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主要为膜法反渗透过滤,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水质要求高,COD不能高于200ppm,固体颗粒物含量也不易过高,过滤膜易堵塞易腐蚀老化,需定期更换膜,处理投资大,处理成本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利用高温工业废水对高盐废水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了利用高温工业废水对高盐废水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利用高温工业废水对高盐废水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包括高温废水箱、蒸汽箱、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第三浓缩箱和真空泵,所述高温废水箱上部通过进水管连通蒸汽箱上部,所述高温废水箱与蒸汽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蒸汽箱内腔底部,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连通高温废水箱内腔底部,所述真空泵通过进气管连通蒸汽箱、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第三浓缩箱顶部,所述蒸汽箱、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第三浓缩箱的上部均通过连接管依次连通,所述连接管位于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第三浓缩箱内的一端均连接有蒸发管,所述蒸发管另一端均通过第一歧管连接有冷凝水箱,所述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和第三浓缩箱上方设置有高盐废水进管,所述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和第三浓缩箱内腔顶壁均固定有喷淋管,所述高盐废水进管依次连通各喷淋管,所述第三浓缩箱上方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连通第三浓缩箱上部,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通蒸汽箱顶部,所述第一浓缩箱、第二浓缩箱和第三浓缩箱的底端均通过第二歧管连接有浓缩废水箱,所述浓缩废水箱顶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液管连通浓缩废水箱内腔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液管连通高盐废水进管。
进一步地,上述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中,所述所述水泵的出液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上述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中,所述高温废水箱侧壁设置有观察窗,所述高温废水箱顶端设置有补水管。
进一步地,上述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中,所述高温废水箱外侧涂覆有保温涂料。
进一步地,上述低温蒸发浓缩的装置中,所述蒸发管为双层蛇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拓孚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拓孚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54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塞比连续可调的尖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反射式监视装置以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