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不同真空串联余热回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5912.X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77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梁新磊;石天庆;张金柱;贾天翔;刘亚伟;刘媛媛;李娜;尹荣荣;张斌;崔强;林晓晖;陈启召;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3/02;F24D19/10;F01D15/10;F01K17/02;F01K9/00;F28B11/00;F28B1/06;F28B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不同 真空 串联 余热 回收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不同真空串联余热回收控制系统,包括汽轮机蒸汽接口和热网加热系统,所述余热回收控制系统中还设置有凝汽器单元和真空系统,所述凝汽器单元与真空系统管道连接,所述汽轮机蒸汽接口和热网加热系统均与凝汽器单元管道连接,所述凝汽器单元中包含至少两个凝汽器,至少两个凝汽器串联连接,利用汽轮机排汽低品位余热与热网系统进行换热,增加了火电机组的供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电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不同真空串联余热回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火电厂,凝汽器低温循环冷却水带走的热量约占全厂总能耗的30%以上,造成大量能量浪费和热污染,余热利用意义重大。受制于环境压力,集中供热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火电机组供热改造是提高供热能力的主要技术手段。
常规的汽轮机乏汽利用要么是通过光轴或切缸方案,将还有一定做功能力的采暖蒸汽直接加热热网水,或者是通过热网水吸收提高一定背压值后的汽轮机乏汽热量,然后进入热网加热器,通过汽轮机抽汽将水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后送至市政管网。目前火电机组主要采用抽汽供热的技术,汽源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要求较高,不能充分利用蒸汽的高品质做功能力后再采暖。随着热负荷的逐年增加,许多机组供热能力已达到上限,急需考虑新的技术以增加机组供热能力。如何充分利用低品位余热提高机组供热能力,成为本专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不同真空串联余热回收控制系统,利用汽轮机排汽低品位余热与热网系统进行换热,增加了火电机组的供热能力。
一种高效不同真空串联余热回收控制系统,包括汽轮机蒸汽接口和热网加热系统,所述余热回收控制系统中还设置有凝汽器单元和真空系统,所述凝汽器单元与真空系统管道连接,所述汽轮机蒸汽接口和热网加热系统均与凝汽器单元管道连接,所述凝汽器单元中包含至少两个凝汽器,至少两个凝汽器串联连接。
所述凝汽器上设置有输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输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设置有流量关断阀,同一凝汽器的出水口与输水口之间设置有支路管道,同一凝汽器的出水口与输水口通过支路管道连接,所述支路管道上设置有支路关断阀门。
所述热网加热系统与凝汽器单元之间设置有主路管道,不同的凝汽器之间也设置有主路管道,所述热网加热系统上设置热网回水端和热网供水端,所述热网回水端和热网供水端通过主路管道与凝汽器单元连接,不同凝汽器上的支路管道通过主路管道串联连接,所述热网供水端上设置有供水关断阀门。
所述凝汽器单元中不同凝汽器之间的背压值均不相同。
所述热网加热系统包括热网加热单元和热网循环泵组,所述热网加热单元与热网循环泵组串联连接,所述热网循环泵组包括多组并联连接的热网循环泵,所述热网循环泵上设置有循环泵关断阀门,所述热网加热单元包括多组并联连接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上设置有加热流量调节阀门。
不同的凝汽器连接不同的汽轮机蒸汽接口,所述凝汽器上还设置有输汽口,所述汽轮机蒸汽接口与输汽口管道连接。
所述真空系统的数量与凝汽器单元中凝汽器的数量相同,所述真空系统与凝汽器之间相互对应连接,所述凝汽器上还设置有排汽口,所述排汽口与真空系统之间管道连接,所述排汽口上设置有排汽调节阀门。
所述真空系统包括两组并联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上设置有真空关断阀门。
所述凝汽器单元中还设置有空冷岛,所述空冷岛的数量与凝汽器单元中凝汽器的数量相同,所述空冷岛包括多个冷却风机机组,所述冷却风机机组上设置有蒸汽输入端口和空气输出端口,多个冷却风机机组的蒸汽输入端口均与汽轮机蒸汽接口管道连接,多个冷却风机机组的空气输出端口均与真空系统管道连接。
所述蒸汽输入端口和空气输出端口上均设置有关断阀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不同真空串联余热回收控制系统,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59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带铸轧生产装置
- 下一篇:电动三轮车车厢喷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