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染色机导布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7189.9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5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忠;陈红军;皮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04 | 分类号: | D06B23/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梁永健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色 机导布管 | ||
一种染色机导布管,包括织物染液进口、上弯板和下弯板,所述上弯板和所述下弯板蜿蜒构成管状流路,所述管状流路的末端设置有织物染液出口;所述下弯板的板面分布设置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沿所述织物进口朝所述织物染液出口方向依次增加;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下弯板下部,且其与所述下弯板之间形成积染液腔,所述管状流路通过所述喷水口连通所述积染液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导布管开设多组喷水口,利用喷水口向导布管内高压喷水,托起导布管内的织物,使得织物向两边进行纬向扩展,减少折痕的产生,提高染色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染色机导布管。
背景技术
织物在染色机内的染色过程中,一般是经过提布轮、喷嘴、导布管和储布槽形成的环路结构不断的循环运动,以达到连续染色目的。传统的导布管整体一般是水平延伸或略向下倾斜延伸,出布端出口也是直接朝下对向储布槽内部。这种结构形式的导布管,在染色过程中,织物在导布管内很容易产生折痕,导致染色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染色机导布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染色机导布管,包括织物染液进口、上弯板和下弯板,所述上弯板和所述下弯板蜿蜒构成管状流路,所述管状流路的末端设置有织物染液出口;
所述下弯板的板面分布设置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沿所述织物进口朝所述织物染液出口方向依次增加;
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下弯板下部,且其与所述下弯板之间形成积染液腔,所述管状流路通过所述喷水口连通所述积染液腔。
优选的,所述积染液腔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外接动力供水装置。
优选的,所述喷水口设置有限流板,所述限流板末端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通过转动轴安装于所述下弯板;
所述限流板的板面开设有喷水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导布管开设多组喷水口,利用喷水口向导布管内高压喷水,托起导布管内的织物,使得织物向两边进行纬向扩展,减少折痕的产生,提高染色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布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布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流板和转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弯板1、下弯板2、织物染液进口3、织物染液出口4、管状流路5、喷水口6、底板7、积染液腔8、进水口9、织物10、限流板11、转动把手12、转动轴13、喷水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的方位均以说明书附图为准。
本实施例的一种染色机导布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织物染液进口3、上弯板1和下弯板2,所述上弯板1和所述下弯板2蜿蜒构成管状流路5,所述管状流路5的末端设置有织物染液出口4;
所述下弯板2的板面分布设置有喷水口6,所述喷水口6沿所述织物进口朝所述织物染液出口4方向依次增加;
还包括底板7,所述底板7安装于所述下弯板2下部,且其与所述下弯板2之间形成积染液腔8,所述管状流路5通过所述喷水口6连通所述积染液腔8。
传统的导布管,在染色过程中,织物在导布管内很容易产生折痕,导致染色效果变差,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本申请通过增设喷水口6和积染液腔8,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71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低温纯钛薄壁膨胀节
- 下一篇:一种PICC导管裁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