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验挂一体式接地线挂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86748.2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8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吴章江;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科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验挂一 体式 接地线 装置 | ||
一种验挂一体式接地线挂接装置,包括夹持装置、绝缘块、卡接件、验电器、连接头、连接座和绝缘杆;绝缘块贴合设置于夹持装置的一侧;卡接件设置于绝缘块的一侧,卡接件包括卡接侧板、卡接底板、卡接框和翼板;验电器贴合于卡接侧板的壁面;连接头设置于夹持装置的底端,连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连接座包括外壳和内衬,实现连接座与夹持装置固定;绝缘杆的一端伸入连接座的内顶面,绝缘杆与第二连接柱固定。本实用新型简化的施工工艺流程,提升施工便捷性,夹持装置挂设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验挂一体式接地线挂接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网日常停电检修挂接地线是保障安全作业的关键环节在传统操作中,必须先使用验电杆验电无误后再挂接地线。在接触网的现场挂接接地线的一般操作为,搭接前检查接地线,并将接地线与接地端进行连接后,将绝缘夹钳进行逐相进行挂接,采用此方式进行挂接接地线时,受到绝缘夹钳长度的限制,对绝缘夹钳的挂接高度具有极大限制性。采用接线挂钩进行高空挂接的方式,主要由与接地线挂钩直接连接的绝缘棒和连接在接地线挂钩上的接地软铜线组成,接地线与接地线挂钩进行预先连接后再对挂钩进行高空挂接,现有的操作过程需要采用验电棒进行验电过程,再使用接地线挂钩进行挂接,使用工具切换麻烦,操作便捷程度低。此外,由于挂钩的挂设操作难度较高,操作人员手持绝缘板进行挂接时易触碰接接地软铜线,进行不规范的挂设作业,存在有安全隐患,同时易造成接地软铜线的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验挂一体式接地线挂接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验挂一体式接地线挂接装置,包括夹持装置、绝缘块、卡接件、验电器、连接头、连接座和绝缘杆;
所述绝缘块贴合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的一侧,所述绝缘块与所述夹持装置固定;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绝缘块的一侧,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侧板、卡接底板、卡接框和翼板,所述卡接底板设置于所述卡接侧板的一侧底端,与所述卡接侧板呈垂直固定;所述卡接框设置于所述卡接侧板的另一侧顶端,与所述卡接侧板呈垂直固定;所述翼板设置于所述卡接侧板的两侧壁面,呈平行设置,每侧所述翼板与所述卡接侧板垂直固定;所述卡接侧板贴合于所述绝缘块的侧壁面,所述卡接框嵌合于所述绝缘块的顶端,卡接件与所述绝缘块固定;所述验电器贴合于所述卡接侧板的壁面,所述验电器与所述卡接件固定;所述连接头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的底端,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块嵌入所述夹持装置的底端,通过转轴实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底面,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呈垂直固定;所述连接座包括外壳和内衬,所述外壳的顶面中心呈通孔状结构,形成外连接通孔,所述内衬衬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衬固定设置;所述内衬的内顶面设有内连接筒,所述内连接筒与所述内衬垂直固定,所述内连接筒与所述外连接通孔呈贯通设置,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连接座固定;所述内衬的内侧壁底端周向设有内卡块;所述绝缘杆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座的内顶面,所述绝缘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端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块呈矩形块状结构,所述绝缘块的侧壁面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侧固定槽,所述侧固定槽呈矩形结构,所述侧固定槽的两端设有侧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块的顶端两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顶滑槽;所述卡接框的内壁面两侧设有顶嵌块,所述顶嵌块与所述卡接侧板呈同向设置,所述顶嵌块嵌入对应所述顶滑槽内,实现所述绝缘块与所述卡接件限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块的底面设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呈圆杆状结构,所述插接杆与所述绝缘块呈垂直固定;所述外连接通孔的外侧周向呈沉孔状,形成外连接沉孔,所述外连接沉孔的直径与所述插接杆的直径相适应,所述插接杆可嵌入所述外连接沉孔内,实现所述绝缘块与所述连接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连接通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直径相适应,所述内连接筒的内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直径,所述内连接筒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直径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科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科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86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杆系统
- 下一篇:CFRP-钢板粘结界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