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治疗软骨损伤及关节炎的药物的注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87188.2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80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408 福建省福州市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软骨 损伤 关节炎 药物 注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软骨损伤及关节炎的药物的注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两个注射针筒的底座和用于汇聚两个注射针筒出液口的汇液头,所述底座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道,所述槽道用于定位注射针筒,所述底座的前部设有用于定位汇液头的托块,所述汇液头内设有Y型通道,Y型通道上部两个端口分别与两个注射针筒的出液口插接配合连通,Y型通道下部端口与针头插接连通。本实用新型治疗软骨损伤及关节炎的药物的注射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方便对异体软骨细胞和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混合物和细胞载体进行混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软骨损伤及关节炎的药物的注射结构。
背景技术:
软骨损伤是导致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当软骨损伤发生时,因软骨自身没有修复能力,会慢慢地发展成骨关节炎,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得使用人工关节。
据统计,在国内每年有1000万人新的软骨损伤患者,骨关节患者1.2亿多人,每年进行人工关节手术达30多万人,给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在国内软骨损伤的常规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守性治疗,另一种是修补性治疗,保守性治疗,如打透明质胶等,其只能缓解疼痛,没有修复软骨损伤作用;而修补性治疗,如微骨折技术(Microfracture,MF),是软骨损伤的地方填补上纤维软骨,这种治疗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现在国际上公认的能够从根本上长久的治疗软骨损伤的是培养软骨。
目前,培养软骨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细胞来源,二是细胞移植手段。培养软骨的细胞一般从患者本身的膝盖非加重区域取出少量的软骨组织,在体外进行分离/扩增以后再移植到患者的软骨损伤之处,整个治疗需要2次手术,为了避免需要2次手术,有尝试用异体软骨细胞或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来治疗软骨损伤;但软骨细胞在体外扩增时,慢慢的失去软骨细胞固有的特征,呈纤维芽细胞状;为确保软骨细胞移植后能够形成软骨组织,软骨细胞本身不宜在体外过多传代;因此异体软骨细胞作为细胞治疗源是不太符合实际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间充质干细胞容易引起过度生长、不能保证其能够分化成软骨细胞;通过各种研究发现,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异体软骨细胞和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软骨损伤治疗效果,这样既可以解决软骨细胞的短缺也可以提高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效;另外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症等效果,利用异体软骨细胞和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的混合物可以同时治疗膝盖损伤和关节炎等各种作用。
但目前没有较好可以对异体软骨细胞和异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的器具,使该使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软骨损伤及关节炎的药物的注射结构,该治疗软骨损伤及关节炎的药物的注射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方便对异体软骨细胞和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混合物和细胞载体进行混合。
本实用新型治疗软骨损伤及关节炎的药物的注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两个注射针筒的底座和用于汇聚两个注射针筒出液口的汇液头,所述底座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道,所述槽道用于定位注射针筒,所述底座的前部设有用于定位汇液头的托块,所述汇液头内设有Y型通道,Y型通道上部两个端口分别与两个注射针筒的出液口插接配合连通,Y型通道下部端口与针头插接连通。
进一步的,上述底座后部是截面呈U型的壳体,在U型的壳体中间设有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将U型的壳体分隔形成左、右两个槽道。
进一步的,上述托块包括呈等腰梯形的底板和设在底板上的两个扣板,所述扣板包括竖立板片和设在竖立板片上部内侧的凸块,该凸块用以扣紧汇液头。
进一步的,上述汇液头呈三角形状,在其体内设有所述的Y型通道。
进一步的,上述注射针筒筒壁的上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抵靠在底座远离托块的一侧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871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