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体耳蜗鼓阶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90390.0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5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佐;王小甜;郭家伟;季慧玲;张程林;王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43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耳蜗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耳蜗鼓阶模型,包括模型本体,所述模型本体内设置有螺旋向上的蜗状空腔管道,所述模型本体侧面开设有用于将人工耳蜗植入蜗状空腔管道的入口,所述模型本体的上端面竖直向下设置有与所述蜗状空腔管道顶部相连通的用于注入润滑液以模拟耳蜗鼓阶内部液体环境的圆柱孔。本实用新型通过3D打印的人体耳蜗鼓阶模型可以将耳蜗的鼓阶分离开来,准确反映耳蜗鼓阶尺寸并模拟电极植入环境,且不会破坏耳蜗结构,可重复用于术前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训练及科研实验,能够实时观察电极位置并记录植入过程,降低实验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实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耳蜗鼓阶模型。
背景技术
耳蜗为人体听觉器官内耳骨迷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共有3.6亿人听力残疾,超过总人口数的5%,其中3200万为儿童。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工耳蜗技术发展迅速,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人工耳蜗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现在全球医学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如何精准的从耳蜗中分离出鼓阶并建立能准确反映其结构尺寸的物理模型尤为重要。
现有的人体耳蜗模型大多采用的是向颞骨标本中浇注金属铸造制成,虽然能够提供耳蜗的准确尺寸,但所得模型不能用于人工耳蜗植入实验,并且制作过程中标本结构被破坏,无法重复使用,成本较高;同时现有的人体耳蜗模型大多利用已知数学函数表达式直接生成耳蜗模型,体现的是整个耳蜗的螺旋结构,没有将耳蜗的鼓阶分离开来且不能准确反映耳蜗鼓阶尺寸,不能准确模拟电极植入环境;而且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实验主要采用人体颞骨标本进行植入训练及实验,成本较高且无法记录电极植入过程和电极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反映耳蜗鼓阶尺寸、准确模拟电极植入环境的人体耳蜗鼓阶模型,同时可以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耳蜗鼓阶模型,包括模型本体,所述模型本体内设置有螺旋向上的蜗状空腔管道,所述模型本体侧面开设有用于将人工耳蜗植入蜗状空腔管道的入口,所述模型本体的上端面竖直向下设置有与所述蜗状空腔管道顶部相连通的用于注入润滑液以模拟耳蜗鼓阶内部液体环境的圆柱孔。
优选地,所述模型本体采用全透明材料通过3D打印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蜗状空腔管道由尺寸各异的椭圆沿鼓阶通道中心线放样切除所得。
优选地,所述模型本体还设置有固定模块,所述固定模块开设有通孔。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3D打印的人体耳蜗鼓阶模型可以将耳蜗的鼓阶分离开来,准确反映耳蜗鼓阶尺寸并模拟电极植入环境,且不会破坏耳蜗结构,可重复用于术前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训练及科研实验,能够实时观察电极位置并记录植入过程,降低相关实验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实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型本体;2、蜗状空腔管道;3、入口;4、圆柱孔;5、固定模块;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人体耳蜗鼓阶模型,包括模型本体1,所述模型本体内设置有螺旋向上的蜗状空腔管道2,所述模型本体侧面开设有用于将人工耳蜗植入蜗状空腔管道的入口3,所述模型本体的上端面竖直向下设置有与所述蜗状空腔管道顶部相连通的用于注入润滑液以模拟耳蜗鼓阶内部液体环境的圆柱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学院,未经马鞍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90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质量抽样检测用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工程车警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