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02738.3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1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圆;尤伟军;代涛;郑欣;张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世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3 | 代理人: | 邬丽明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法 一柱一桩 施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结构,包括钢柱、钢筋笼、桩孔、横担和吊筋;所述横担横跨所述桩孔,所述钢筋笼通过所述横担悬挂于所述桩孔内,所述横担与所述钢筋笼活动连接;所述钢柱下端位于所述钢筋笼内;所述吊筋上端与所述钢柱连接,所述吊筋下端与所述钢筋笼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横担对钢筋笼的预固定,再通过吊筋将钢柱和钢筋笼活动连接为整体,使钢柱和钢筋笼下放至桩孔时可作为整体下放,同时钢柱可单独进行调控,有效解决了钢筋笼和钢柱在桩孔内暗插对接操作不便的问题,大大提高施工控制性和效率,有效确保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逆作法施工技术的成熟,现已开始得到广泛应用。逆作法一柱一桩作为竖向支撑结构,属于先期施工结构。一柱一桩施工时,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将钢柱插入钢筋笼内。传统方法先将钢筋笼吊装至桩孔底部,再吊装钢柱,将钢柱插入桩孔内的钢筋笼中。因钢筋笼和钢柱缺乏有效的定位件和支撑件,且在桩孔深处进行插接操作,存在控制难度大,易出现钢柱碰撞钢筋笼,钢柱下部栓钉挂住钢筋笼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施工电梯附着件拆装不便,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需要频繁拆装附着件的问题,提供一种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结构,包括钢柱、钢筋笼、桩孔、横担和吊筋;所述横担横跨所述桩孔,所述钢筋笼通过所述横担悬挂于所述桩孔内,所述横担与所述钢筋笼活动连接;所述钢柱下端位于所述钢筋笼内;所述吊筋上端与所述钢柱连接,所述吊筋下端与所述钢筋笼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桩孔上端还设有水平的井字架;所述横担两端搭设于所述井字架上;所述钢筋笼穿过所述井字架中心。井字架可为钢柱和钢筋笼的吊装提供稳定的支撑体系。
进一步,所述钢柱上端设有托板;所述托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井字架上端。
进一步,所述托板沿所述钢柱周向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所述钢柱侧端设有用于标记所述钢柱插入所述钢筋笼内深度的标识。通过标识便于了解钢柱下放深度,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所述钢柱下端设有脚板;所述脚板与所述标识的竖向距离为所述钢柱插入所述钢筋笼的设计深度。
进一步,所述钢柱上端设有吊耳,所述吊耳上设有吊环;所述吊筋上端与所述吊环连接。通过吊环和吊耳的配合,吊筋的倾斜角度调整更方便。
进一步,所述吊耳沿所述钢柱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所述钢筋笼包括钢筋笼主筋、钢筋笼加强筋和钢筋笼箍筋;所述吊筋下端与所述钢筋笼主筋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横担对钢筋笼的预固定,再通过吊筋将钢柱和钢筋笼活动连接为整体,使钢柱和钢筋笼下放至桩孔时可作为整体下放,同时钢柱可单独进行调控,有效解决了钢筋笼和钢柱在桩孔内暗插对接操作不便的问题,大大提高施工控制性和效率,有效确保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结构的钢筋笼通过井字架悬挂于桩孔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结构的钢柱被吊起至桩孔上方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钢柱上的吊筋与图1的钢筋笼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钢柱与钢筋笼连接为整体后下放至桩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钢柱和钢筋笼下放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02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