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气密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07931.6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4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烨;邓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气密性 测试 装置 | ||
一种换热器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针对外部高压气源和换热器设置的一箱体,在箱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组测试组件,每一组所述测试组件均包括高压气源进气口、手阀、减压阀、第一电磁阀和器件进气口,所述高压气源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通过管路连接,每一组所述测试组件中的备用进气口与另外至少一组测试组件的备用进气口之间由切换管路连接,切换管路上设置有切换电磁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上设置成配套的多组测试组件以及相应的控制组件来构成一个自动系统,来完成对换热器气密性测试的自动控制,实现了在进行充氮、保压以及泄压时的无人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在此期间需要时刻保持在工位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作业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的气密性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控制的换热器气密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在生产出厂前,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测试,以确保换热器的密封性符合出厂要求及相关标准。现有技术中对换热器的气密性测试大多会采用将氮气冲入换热器然后通过水检或观察压力表变化的方式来测试,现有技术中会采取以下手动控制的方式来进行换热器气密性测试:1、充氮检漏时,操作人员手动开启阀门,开始充氮,当压力到达规定值时,手动关闭阀门;2、压力到达后,开始计时,当时间到达规定时间(如10min)后,观察无泄漏,手动开启阀门泄压。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在充氮过程中操作人员无法离开工作岗位,必须有人在现场协同作业,以及人员不留神可能会导致充压过高,既会损坏仪器、设备,又会对操作人员存在着人身安全的威胁;由于需要操作人员去观察有无泄漏,在测试完成后也要操作人员手动开启阀门泄压,因此需要操作人员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良好的风险意识;采用这种方法测试,其效率底下,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需求;对于不同信号规格的换热器,可能需要更换不同的气源去测试,完成一次保压、泄气后需要更换多个接头,操作繁琐。
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对存在的操作人员有安全风险、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依赖高等问题,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目的是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对存在的操作人员有安全风险、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依赖高等问题,实现安全、高效、自动化的气密性测试作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针对外部高压气源和换热器设置的一箱体,在箱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组测试组件;
每一组所述测试组件均包括高压气源进气口、手阀、减压阀、第一电磁阀和器件进气口,所述高压气源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高压气源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一个备用进气口,每一组所述测试组件中的备用进气口与另外至少一组测试组件的备用进气口之间由切换管路连接,切换管路上设置有切换电磁阀;高压气源进气口、手阀、减压阀通过管路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减压阀连接,另一端通过主管路并列输出一路排气支路和至少两路进气支路,在主管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中,
排气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沿该排气支路的末端连接有消声器和排气口;
进气支路上设置有进气电磁阀,器件进气口设置在进气支路的末端,器件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接头,器件进气口通过进气接头与换热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07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