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蜚蠊的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08618.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1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有良;杨庆贵;王建斌;赵亚峰;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海关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李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蜚蠊 诱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蜚蠊的诱捕装置,包括固定壳、入口、顶盖、透气窗、连接线、辅助装置、电网和插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壳内上端安装有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内安装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底部的底框可以对诱虫剂的放置,且底框可实现快速拆卸,便于诱虫剂的放置;在辅助装置内安装有独立的电机,电机驱动底部的搅拌机构运动,即可使得扫动板对底框内的诱虫剂进行搅拌,加速气味的散出,便于对蜚蠊更好的吸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用于蜚蠊的诱捕装置,涉及蜚蠊诱捕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蜚蠊一般指蟑螂,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学名)的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俗称蟑螂,是常见的医学昆虫,蜚蠊属于生活中的害虫,需要利用到专用的诱捕装置对其进行诱捕,诱捕后对其进行消灭。
在现有的蜚蠊的诱捕装置进行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采用一次性诱捕,对于内部诱虫剂的更换较不便捷,并且在诱虫剂使用时,散发气味的速度较慢,导致引诱的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蜚蠊的诱捕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蜚蠊的诱捕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四周开设有五个入口,所述固定壳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内开设有透气窗,所述固定壳右侧后端安装有连接线,所述固定壳内靠近中部嵌入有电网,所述固定壳内中部开设有插槽,所述固定壳内上端嵌入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盘、驱动电机、放置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固定盘顶端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盘底部设置有放置机构,并且放置机构伸入固定壳内,所述固定盘底端中部安装有搅拌机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连接轴、扫动板和第一通孔,所述连接轴顶部与驱动电机底部输出轴相接,所述连接轴底部与扫动板相接,所述扫动板内开设有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圆盘、第二通孔、护网、插杆和底框,所述圆盘内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并且第二通孔内中部被连接轴底部贯穿,所述圆盘底部固定有护网,所述护网底部与插杆相接,所述插杆底部固定在底框顶部,所述底框底部嵌入至插槽内中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内顶端中部固定有托环,并且托环顶部与固定盘底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扫动板外侧呈倒角状,并且扫动板外侧不与底框内侧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呈五边形状,并且第一通孔设置有48组。
优选的,所述护网和底框内网格尺寸相同,并且底框高度大于护网高度。
优选的,所述护网内下端开设有卡槽,并且插杆顶部紧密插入至护网内下端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扫动板采用PP塑料材质。
优选的,所述护网采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蜚蠊的诱捕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蜚蠊的诱捕装置,通过在固定壳内上端安装有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内安装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底部的底框可以对诱虫剂的放置,且底框可实现快速拆卸,便于诱虫剂的放置;在辅助装置内安装有独立的电机,电机驱动底部的搅拌机构运动,即可使得扫动板对底框内的诱虫剂进行搅拌,加速气味的散出,便于对蜚蠊更好的吸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机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海关,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海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08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消化罐设计的污泥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