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冷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09037.2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9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桂华;傅海深;雷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锐尔朗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F24F13/0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顺添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风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风扇,包括:支架;风扇主体,设于支架上;水箱,设于支架上,水箱的内部设有水泵;喷洒装置,与水泵相连通,喷洒装置的输出端位于风扇主体驱动的气流的行进轨迹上;控制装置,分别与风扇主体和水泵电性连接以控制风扇主体和水泵的启停;移动电源,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给风扇主体和水泵供电。以上结构的水冷风扇在支架上设置风扇主体和水箱,由水泵抽取水箱内的水并输送至喷洒装置中,喷洒装置在气流的行进轨迹上喷洒水雾,风扇主体将冷却后的气流吹出,该水冷风扇的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风扇主体和水泵连接有控制装置和移动电源,该水冷风扇无需插电使用,便于运输至不同的场景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风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更加良好的降温效果,出现了用水冷却的风扇,这些风扇一般包括水箱、水泵、水帘纸和风机,其工作原理是:先在水箱内放入水,然后利用水泵将水浇灌到水帘纸上,水被水帘纸吸收后气化,从而吸收周围的热量,再通过风机将冷却后的空气吹出来,使吹出来的风变凉。
以上风扇的结构复杂,冷却效果一般,而且需要插电使用,不便于运输至不同的场景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可不插电使用的水冷风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水冷风扇,包括:支架;风扇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上;水箱,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水箱的内部设有水泵;喷洒装置,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喷洒装置的输出端位于所述风扇主体驱动的气流的行进轨迹上;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风扇主体和所述水泵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扇主体和所述水泵的启停;移动电源,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给所述风扇主体和所述水泵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水冷风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以上结构的水冷风扇在支架上设置风扇主体和水箱,由水泵抽取水箱内的水并输送至喷洒装置中,喷洒装置在气流的行进轨迹上喷洒水雾,风扇主体将冷却后的气流吹出,该水冷风扇的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风扇主体和水泵连接有控制装置和移动电源,该水冷风扇无需插电使用,便于运输至不同的场景中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底部或者所述支架上设有若干与地面相接触的滚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轮设于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水箱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开口相对设置的下U型管和上U型管,所述风扇主体设置在所述上U型管的内部,所述上U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U型管的两端相连,所述下U型管具有背离所述风扇主体的方向弯曲的折弯安装部,所述水箱的外底面上设有与所述折弯安装部相匹配的定位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放置于所述水箱之内的过滤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内底面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安装沉槽,所述安装沉槽内设有用于定位安装所述过滤组件的定位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主体包括网罩组件和转动设置在所述网罩组件内部的风叶组件,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网罩组件的侧部并伸入至所述网罩组件内部伸的雾化喷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罩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网罩和后网罩,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后网罩的外侧面上并与所述风叶组件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所述网罩组件之间设置有能够调节所述风扇主体相对所述支架的抬头角度的调节安装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锐尔朗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锐尔朗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09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真空胶囊干燥系统
- 下一篇:生阳极制造过程中的超浓相粉料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