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降低漏磁的转子冲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18534.9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6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朱琳;张涛;韩河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智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降低 转子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效降低漏磁的转子冲片结构,由不同斜极角度的转子冲片组成,所述转子冲片包括转子冲片本体,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上开有双V磁钢通孔,所述双V磁钢通孔均沿圆周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双V磁钢通孔上开有降低漏磁的对称槽。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由分段斜极产生的漏磁现象;冲片结构简单,有利于电机性能,没有附加成本,且不影响电机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降低漏磁的转子冲片结构。
背景技术
谐波、转矩脉动、齿槽转矩等是影响电机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降低它们的影响,在电机设计之初,一般采用定子斜槽和转子斜极的方式。由于定子斜槽工艺复杂,采用自动化下线难度较高,工艺一致性难以保证,而转子分段斜极则因其工艺相对简单,自动化操作效率高,一致性较好的优势,应用更为广泛。
为了达到优化电机谐波、转矩脉动、齿槽转矩的目的,转子分段斜极的斜极角度和分段数较固定,在保证电机性能的情况下若斜极角度过大可能会产生磁钢轴向漏磁现象,导致电机输出性能降低,电机指标不达标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转子分段斜极角度过大而导致的磁钢轴向漏磁,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漏磁的转子冲片结构,减少电机性能损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效降低漏磁的转子冲片结构,由不同斜极角度的转子冲片组成,所述转子冲片包括转子冲片本体,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上开有双V磁钢通孔,所述双V磁钢通孔均沿圆周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双V磁钢通孔上开有降低漏磁的对称槽。
进一步,所述双V磁钢通孔包括大V双臂和小V双臂,所述小V双臂设置在大V双臂与转子外缘处之间;所述对称槽位于小V双臂内侧靠近转子外缘处。
进一步,所述对称槽与转子外缘最小距离不小于大V双臂与转子外缘处的隔磁桥和小V双臂与转子外缘处的隔磁桥大小;以转子圆心为中点,对称槽的起点和水平方向夹角为8.9°,对称槽始末位置和转子圆心夹角为1°到2°。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两相邻转子斜极段中磁钢与转子冲片的接触面积,降低磁钢轴向漏磁现象。
2、有效降低由分段斜极角度过大而产生的磁钢轴向漏磁现象。
3、转子冲片结构简单,有利于电机性能,没有附加成本,且不影响电机效率等其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子冲片结构;
图2为转子冲片两相邻段重合平面示意图;
图3为相邻两层磁钢轴向漏磁曲线示意图;
图中:1-大V双臂、21-隔磁桥一、22-隔磁桥二、3-小V双臂、41-漏磁区域一、42-漏磁区域二、5-双V磁钢通孔、6-转子本体、7-对称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有效降低漏磁的转子冲片结构,通过分段斜极角度、磁钢位置、电机性能、转子冲片强度设计挖槽大小和位置,在保证冲片强度满足电机转速要求的同时,减小由转子分段斜极产生的磁钢漏磁。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子冲片结构,包括双V磁钢通孔5和转子本体6,双V磁钢通孔5在转子本体6上沿圆周方向对称分布,包括大V双臂1和小V双臂3,小V双臂设置在大V双臂与转子外缘处之间;小V双臂内侧靠近转子外缘处设有对称槽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智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智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185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肩袖损伤的生物垫片
- 下一篇:高温烟气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