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0428.4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3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武永顶;胡京招;缪袁泉;崔鹏飞;陈永梅;陈选;伍立说;夏铖;马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3/9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套管 形式 耙管铰臂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该耙管铰臂包括内衬管、外套管和箱体结构,所述内衬管为耐磨复合管,安装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箱体结构包含连接耳板,形成铰接结构,该双套管结构不仅为耙管提供铰接自由度,并且有效解决铰臂不耐磨、且磨损后需整体更换的问题,延长使用寿命,更易维修保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耙吸式挖泥船耙吸管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磨双套管的耙管铰臂结构。
背景技术
耙吸挖泥船主要用于水利疏浚、河道治理、水域吹填等疏浚工程。耙吸挖泥船主要水利输送介质为含有泥土、沙砾等悬浮固体颗粒的混合流体,该流体容易磨损疏浚运输机具,耙臂管作为主要疏浚机具之一,也面对较大的磨损问题。耙吸挖泥船的耙头在海底工作晃动会通过耙臂管直接冲击船体结构,影响耙吸船工作稳定性。
参照图1,传统耙管铰臂的构造为单层管设计,易损耗。一旦磨损后,整个耙管铰臂均需要维修更换。
由于恶劣工况影响,耙臂管各组成部件受磨损严重,组件更换频次必然高。作为耙管重要组成部分的耙管铰臂,原始的单管结构设计,一旦管体磨损达到一定的程度,则需要包括箱体整个组件进行更换,结构更换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不易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解决铰臂管体磨损后需整体更换的问题,提高抗磨损能力,降低更换维护成本,延长铰臂本体使用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包括内衬管、外套管和箱体结构,所述内衬管内套置于外套管里面,通过定位焊接安装,所述箱体结构通过焊接安装在外套管上。
所述内衬管的耐磨复合管体采用材质Q355B基管,再采用全自动环形堆焊的方法在管道内壁堆焊高铬耐磨合金制作而成。所述内衬管两端上下左右分别焊接四块定位块。
所述外套管包括高颈法兰、管体及法兰板,高颈法兰与法兰板均通过剖口焊接在管体。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板由标准板切割制作,法兰板上下两端含有箱体凹槽,以便箱体结构穿过,两个凹槽两边有防应力集中孔。
所述箱体结构,由钣金件焊接制作而成,形成箱体结构,提高结构强度,端部为连接耳板,形成铰接结构,提供铰接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耙管铰臂具有较高的的抗磨损性,解决铰臂部件磨损后需整体更换的问题,并加强了外部结构强度,维修维护更加简单便捷,维护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领域传统耙管铰臂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构造图:2-1爆炸图,2-2安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磨双套管形式的耙管铰臂的安装应用图。
标记说明
1-内衬管、11-耐磨复合管、12-定位块;
2-外套管、21-高颈法兰、22-管体、23-法兰板;
3-箱体结构、31-连接耳板、32-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0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织布用的青花机传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加工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