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独柱盖梁钢管柱贝雷梁施工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3140.2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7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谷崇建;刘承志;杨超华;张亚鸣;李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2;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宋文学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独柱盖梁 钢管 柱贝雷梁 施工 支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独柱盖梁钢管柱贝雷梁施工支撑系统,包括支架基础、用于支撑盖梁混凝土载荷的支撑体系、盖梁定型钢模板、盖梁,所述支撑体系包括钢管柱、活络头、分配梁、贝雷梁、主梁,所述钢管柱通过预埋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承台上,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地基处理的费用,地基承载力可靠,在河道水位浸泡地基的情况下,地基也基本不会下沉;承台可看作刚性基础,无地基沉降,可不对支架进行预压,节省了支架预压时间;利用活络头调整墩柱标高,支架体系标高调整、拆卸更方便;可以调节贝雷梁与钢管柱轴线位置不统一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贝雷梁的抗弯优势,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与墩柱紧密相连,提高了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公路、市政、铁路桥梁施工建设中独柱盖梁施工的支撑体系,特别涉及一种独柱盖梁钢管柱贝雷梁施工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公路、铁路、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为优化下部建筑空间或减少河道水阻比等,常常会遇到独柱盖梁的施工。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
传统盖梁以双柱、三柱等多柱形式为主,独柱盖梁较少,常规盖梁施工方法多采用穿心棒法、抱箍法、满堂支架法。这些施工方法对独柱盖梁施工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穿心棒法及抱箍法在独柱上无法形成有效的支撑体系;穿心棒在墩柱上的预留及恢复对墩柱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抱箍法在方柱上不易加固、存在滑落的风险;满堂支架搭设速度慢,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如果在河道中施工,地基被水浸泡后易下沉,存在支架整体失稳的风险,满堂支架预压需要一定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套独柱盖梁钢管柱贝雷梁施工支撑系统,能够在独柱盖梁施工中快速、安全的提供一个混凝土施工支撑平台。
一种独柱盖梁钢管柱贝雷梁施工支撑系统,包括支架基础、用于支撑盖梁混凝土载荷的支撑体系、位于支撑体系上方的盖梁定型钢模板、所述盖梁定型钢模板上方为盖梁;
所述支架基础包括桩基、位于所述桩基上的承台;
在所述承台上设有墩柱;
所述支撑体系从下往上依次是包括钢管柱、活络头、分配梁、贝雷梁、主梁,所述活络头通过法兰盘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分配梁与所述活络头的顶面连接,所述贝雷梁置于所述分配梁上方,所述贝雷梁与所述墩柱紧靠,用于防止所述贝雷梁水平向内失稳,所述贝雷梁在所述墩柱外侧,通过贝雷梁水平对拉杆对拉,用于防止所述贝雷梁水平向外失稳,所述主梁置于所述贝雷梁上方,所述主梁横跨所述贝雷梁;
盖梁定型钢模板设置于所述主梁上方,所述钢管柱采用法兰盘通过预埋的连接件竖向固定在所述承台上,斜撑与所述钢管柱连接,通过斜撑抱箍对拉杆与所述墩柱对拉形成整体,将所述斜撑与所述墩柱固定。
所述钢管柱由不同长度的标准段组成,所述钢管柱间采用法兰连接,所述斜撑与所述钢管柱在纵横两个方向焊接,所述斜撑抱箍对拉杆在所述墩柱两侧进行对拉。
所述斜撑成Z字型或X型搭设。
所述贝雷梁与所述分配梁采用U型螺栓锁定牢固,用于防止贝雷梁滑动。
所述钢管柱立于所述贝雷梁的节点处的竖直断面所在的平面内。
所述贝雷梁为至少两片贝雷片组成,多个所述贝雷片组成一榀贝雷梁,所述贝雷片之间为销钉连接,每榀贝雷梁之间为花架连接。
所述斜撑包括水平撑和钢管柱斜撑,所述水平撑包括与所述钢管柱直接焊接的水平撑和与所述墩柱相连的水平撑。
与所述墩柱相连的所述水平撑与所述墩柱之间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棉毡、土工布、橡胶垫、毛毡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保护层用于防止与墩柱相连的水平撑受力后对墩柱造成破坏。
所述钢管柱中心距所述承台边缘大于等于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3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