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高温炉发热体的加热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5998.2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1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化业;赵天承;张俊祺;刘鑫;罗兆明;李晨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B3/03 | 分类号: | H05B3/03;H05B3/62;H05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仇蕾安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不同 长度 高温 发热 加热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高温炉发热体的加热电极,包括:加热电极主体、接触套筒、锁紧块、石英玻璃片、环排循环水冷流道、进水嘴和出水嘴;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电极,针对现有技术中高温炉发热体的加热电极冷却不充分,及不能配套多种尺寸高温炉发热体的不足,采用接触套筒与锁紧块之间间距可调的设置,能够为不同长度的高温炉发热体高效供电,提高高温炉发热体长度设计的灵活性与适用性;同时,采用环排循环水冷流道能够高效冷却由高温发热体中心恒温区传导到外表面的热量,经测试,该加热电极在高温炉恒温区3000K时,其表面温度不超过5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学计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高温炉发热体的加热电极。
背景技术
辐射温度计及高温热电偶广泛应用于高温温度测量领域,实现高温环境下样品温度测量与高温恒温设备的温度控制,因此各领域工艺过程对该类温度测量仪器/传感器的准确度有一定要求,该类温度测量仪器/传感器需定期进行溯源。溯源装置的主要设备为高温炉,高温炉的工作原理是大功率直流电源通过加热电极将低电压大电流加到高温发热体上,由高温发热体产生需要的温度,通过标准光电高温计指示标准温度。由于高温发热体的中心恒温区温度较高,目前计量机构的校准能力最高可达到3500K。由于热传导的作用,导致发热体两端加热电极处的温度也较高,为保证加热电极正常工作需进行充分水冷,避免热传导的高温导致加热电极与外接法兰焊接处融化。
此外,由于被校准温度测量仪器,尤其是高温热电偶的结构各异,有些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敏感部分长度很短,在实际校准过程中,该类温度传感器通过高温炉炉体中部专用测试口将测温敏感部分置于高温发热体恒温区,温度传感器后端通过水冷设备。由于被校准高温热电偶的结构各异,需要使用的高温发热体的结构也各异。为使高温炉的加热功率集中到发热体恒温中心区,根据各传感器的结构,需要设计不同直径、长度及恒温区结构的高温发热体。为了使高温炉可安装多种结构尺寸的高温发热体,有必要设计可调节长度的加热电极,以满足多种长度尺寸高温发热体的安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高温炉发热体的加热电极,采用接触套筒与锁紧块之间间距可调的设置,能够为不同长度的高温炉发热体高效供电,提高高温炉发热体长度设计的灵活性与适用性;同时,采用环排循环水冷流道能够高效冷却由高温发热体中心恒温区传导到外表面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高温炉发热体的加热电极,包括:加热电极主体、接触套筒、锁紧块、石英玻璃片、环排循环水冷流道、进水嘴和出水嘴;
所述加热电极主体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筒体结构,该圆柱形筒体结构的一端通过法兰安装在高温炉中,并在对接处密封,另一端设置内螺纹,其内部同轴螺纹连接有接触套筒,且接触套筒套装在高温炉发热体的外表面上,接触套筒能够将高温炉发热体与加热电极主体之间导通;
所述加热电极主体远离高温炉的一端内部螺纹连接有锁紧块,通过调节锁紧块与接触套筒之间的轴向间距,能够安装不同长度高温炉发热体;
所述石英玻璃片封堵在加热电极主体远离高温炉的一端的端部,用于实现加热电极主体的密封,密封后的加热电极主体的内部空腔作为高温炉测试腔;
所述加热电极主体的筒壁上加工有环排循环水冷流道,其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加热电极主体上的进水嘴和出水嘴连通,用于冷却高温炉发热体恒温区沿加热电极主体径向传导到表面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环排循环水冷流道包括:五个以上水冷流道,五个以上水冷流道沿加热电极主体的筒壁周向均匀设置,且五个以上水冷流道的轴向均与加热电极主体的轴向平行;五个以上水冷流道依次连通,形成蛇形线状流道,该蛇形线状流道两端开口且分别作为入水口和出水口,并分别与进水嘴和出水嘴连通,进水嘴进水,在流道内循环带出热量从出水嘴流出,实现水冷。
优选地,所述接触套筒和加热电极主体螺纹连接的对接面上涂导电硅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5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CU病床专用床头卡
- 下一篇:一种高低温环境下红外目标模拟器校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