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CU HIL的汽车座椅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8516.9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4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坚;唐敏;陈湧;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cu hil 汽车座椅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于SCU HIL的汽车座椅测试系统,SCU HIL连接继电器模块并将控制信号输送至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连接执行模块并将驱动信号输送至执行模块控制座椅运动,系统设有存储模拟异常信号的板卡模块,所述板卡模块连接信号处理模块并将模拟异常信号输送至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SCU HIL并将异常代码信号输送至SCU HIL。本实用新型能过通过提前模拟异常情况,后续座椅如果出现功能异常,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模拟故障注入对座椅模块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能预防后续汽车座椅出现问题,降低修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控技术,尤其涉及汽车座椅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座椅的趋势向着安全性与舒适性的方向发展,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汽车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出行工具,是这个社会最为普遍的存在之一,汽车功能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功能越来越完备,越来越新颖,但随着功能的增多以及功能复杂度的提升,出现与功能不符合的情况与故障也变得更多了起来,为满足人对座椅的需求,以及发生事故时汽车座椅出现故障,不会影响人的行动(如上下车)。
为了座椅可靠稳定的实现功能,在SCU HIL(座椅控制处理模块)测试时,设置故障环节,测试出其属故障种类后,控制继电器的动作,继而控制汽车座椅的动作。现有的SCUHIL功能测试中,故障注入的模拟异常的种类简单,无法满足测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克服现有SCU HIL故障注入测试的不足,提供新类型的故障注入系统,该系统基于SCU HIL实现汽车座椅的故障注入测试,保证汽车座椅能在功能异常或者故障发生时有效的对汽车座椅进行控制,防止其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对驾驶员或者乘客产生伤害或不利,也能提前预防出现问题,为后续节省修理时间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SCU HIL的汽车座椅测试系统,SCU HIL连接继电器模块并将控制信号输送至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连接执行模块并将驱动信号输送至执行模块控制座椅运动,系统设有存储模拟异常信号的板卡模块,所述板卡模块连接信号处理模块并将模拟异常信号输送至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SCU HIL并将异常代码信号输送至SCU HIL。
所述板卡模块根据需要设置多块,不同的板卡模块存储不同的模拟异常信号,用作向信号处理模块发送不同的模拟异常信号,板卡模块存储不同的包括生成模拟开路、模拟短路、模拟堵转的NI PXIe-6612板卡模拟,包括生成模拟输入断开信号、模拟电阻值异常的NI PXI板卡。
所述板卡模块通过CAN通信将模拟异常信号输送至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CAN通信将异常代码信号输送至SCU HIL。
本实用新型能过通过提前模拟异常情况,后续座椅如果出现功能异常,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模拟故障注入对座椅模块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能预防后续汽车座椅出现问题,降低修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图1为汽车座椅测试系统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未经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85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节能脱硫装置
- 下一篇:深度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