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辐条孔用动态拉拔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2209.8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8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曹铃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G01N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张博 |
地址: | 301506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条 动态 拉拔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辐条孔用动态拉拔试验装置。包括一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内安装有一机架,该机架上端与工作台的台面之间悬装有一拉力传感器,所述机架上端安装有一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所述活塞杆下方安装有一弧形架,该弧形架用于固定待一段轮毂,在固定状态下,轮毂制有辐条孔的一侧向上,辐条孔内穿入辐条,该辐条的上端部延伸方向与活塞杆的轴向方向重合,所述的拉力传感器的两端分别和活塞杆下端部,辐条上端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辐条孔用动态拉拔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轮毂和辐条是自行车最主要的受力部件,该两部件以及连接位置的强度关乎自行车的结构稳定以及骑行人的骑行安全。
目前根据国标要求,需针对该两部分进行相应的拉力测试。现有拉力测试装置包括一个机架,机架内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与辐条或轮毂进行固定。待上述连接完成后,对待检部件施加负载,之后根据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判定待检部件的抗拉强度。
但上述装置和检测位置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检测位置,目前国标要求的检测部件是辐条和轮毂,在检测过程中该两部件是独立检测的,因此对于该两部件的连接位置无法进行检测。其次,是目前针对上述两部件的检测是静态的,即对于两部件一次施力,如该次施力过程中负载达到相关要求,且部件未发生破坏则视其符合要求。但这样的静态测试结果是片面的,因为在实际的骑行过程中,轮毂和辐条可能在某段时间内处于频繁的临界受力过程中,虽然每次受力均未达到负载的极限,但也可能导致轮毂,辐条以及连接位置的辐条孔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动态测试,可对于辐条孔位置进行拉拔测试的辐条孔用动态拉拔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辐条孔用动态拉拔试验装置,包括一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内安装有一机架,该机架上端与工作台的台面之间悬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端安装有一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所述活塞杆下方安装有一弧形架,该弧形架用于固定待一段轮毂,在固定状态下,轮毂制有辐条孔的一侧向上,辐条孔内穿入辐条,该辐条的上端部延伸方向与活塞杆的轴向方向重合,所述的拉力传感器的两端分别和活塞杆下端部,辐条上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架包括底座和弧形部,底座底面平整制出,弧形部和底座连接固定,所述底面和工作台的台面连接固定,弧形部与待固定的轮毂弧度适配,弧形部的上方两侧安装有压块,压块和弧形部之间用于固定所述的轮毂。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部为优弧,该优弧两端分别沿切线方向一体制出延伸板。
进一步的,所述拉力传感器和辐条上端部之间采用连接块固定,该连接块上端制有螺孔,下端制有卡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机架内安装气缸作为驱动部件,驱动轮毂对辐条进行拉拔,弧形支架作为固定部件用于将轮毂进行固定,使其辐条孔一侧面向气缸安装。在使用时,气缸根据其行程带动辐条轴向方向发生一定位移,拉力传感器记录每次位移时辐条受到的拉力,直至达到设定的拉拔次数。在拉拔过程中,如辐条,轮毂以及辐条孔任一位置发生破坏则视为待检部件不符合相应的受力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架包括底座,弧形部,延伸板和压块,其中底座用于将其与工作台的台面一体固定,弧形部用于适配轮毂的弧度,延伸板由于对轮毂的弧形两侧进行支撑,延长可承载的轮毂的弧度提高其适应性,压块用于限制轮毂上端位置,使其紧密固定在弧形部内。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用于连接拉力传感器的受力端和辐条的上端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未经唐山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22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