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手拔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4655.2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25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罗俊;曹瑾;葛仁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予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4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6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路与长岭路西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手拔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手拔插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连接插头,该连接插头与底座活动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插头的一侧设有顶出滑块,该顶出滑块与底座活动配合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处设有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与底座活动配合连接;所述顶出滑块的上端处设有顶杆;该顶杆与旋转部件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旋转部件与底座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旋转部件的上端处设有螺旋机构,该螺旋机构与顶杆活动配合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杆,该限位杆贯穿螺旋部件延伸至螺旋部件处,该限位杆与旋转部件的连接处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减小了插头插芯和插座接触片损坏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拔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手拔插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电子产品使用生活中,充电器的使用,特别是在插拔插线板等插座的场景中,插拔的操作是相当频繁的,以往人们插拔插线板时,特别是拔出时,需要双手操作,一只手拔充电器,一只手固定插线板,而由于拔出的惯性有时候会照成挥舞幅度过大,容易导致一些意外事件发生,且拔出的角度与插座面不垂直,导致充电器插片与插座内接触片因经常性的歪曲受力,更容易产生变形和磨损,甚至造成短路危险,使用者且需要双手操作,便利性不佳,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减小了插头插芯和插座接触片损坏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的单手拔插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
一种单手拔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连接插头,该连接插头与底座活动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插头的一侧设有顶出滑块,该顶出滑块与底座活动配合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处设有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与底座活动配合连接;所述顶出滑块的上端处设有顶杆;该顶杆与旋转部件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旋转部件与底座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旋转部件的上端处设有螺旋机构,该螺旋机构与顶杆活动配合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杆,该限位杆贯穿螺旋部件延伸至螺旋部件处,该限位杆与旋转部件的连接处设有通孔。
具体地,所述旋转部件与底座之间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与底座和旋转部件活动配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底座与顶杆之间设有轴承,该轴承与旋转部件活动配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顶出滑块为可伸缩的结构设置,该顶出滑块设置在连接插头的中间位置。
具体地,所述螺旋机构与顶杆之间为螺旋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旋转部件旋转角度为0°-90°。
具体地,所述通孔为弧形通孔,该弧形通孔与限定件活动配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顶杆上靠近底座的一端处设有弹簧,该弹簧为回复弹簧,该弹簧均与顶杆和底座活动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手拔插结构,该在本设计中,采用了自动拔出机构,本设计可以实现,单手旋转充电器机身,充电器与插座之间便会顶出顶块,使得充电器自动从插线板上脱落,此设计的特点在于,大大便捷了使用者的操作,仅仅需要一只手旋转90度机身,充电器即可轻松脱落,而且在频繁的充电器插拔使用中,垂直且受力均匀的拔出,延长了插座接触片和充电器自身插头的寿命,更大大减小了,插头插芯和插座接触片损坏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予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予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4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省空间的内嵌电容式叠层母排
- 下一篇:一种数字电视终端用手势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