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惯性击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5095.2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7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毅;魏光熙;杨正久;周云飞;代安源;王小龙;李珊;周杰;刘剑钊;李龙;宋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A17/56 | 分类号: | F41A17/56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韩慧芳 |
地址: | 40005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惯性 击发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惯性击发机构,包括机框、机头和击针,击针安装在机头击针孔内,机框中心孔顶部沿轴向开设有凹槽,机头后部周向上设有缺口,与击针孔贯通,缺口的前、后端面形成用于限制击针前、后移动距离的前限位面、后限位面,对击针轴向限位,机头后部还设有机头螺旋面,击针后部沿竖向设有凸起,击针上还设有击针螺旋面,与机头螺旋面相对应,机头旋转时通过机头螺旋面与击针螺旋面的配合带动击针向后运动,击针安装在机头的击针孔内时,击针的凸起置于机头的缺口内并嵌入机框凹槽,对击针周向限位,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自动机惯性击发,提高自动机使用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枪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惯性击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役的自动步枪都出现过早发火现象,甚至出现过因早发火导致伤人事故,尤其在首发装填时自动机复进到位,手还未离开拉机柄,如果此时出现惯性击发可能出现使用者手部受伤的情况。
为了安全性和不影响使用,必须解决惯性击发问题。因此,对惯性击发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惯性击发机构,能有效防止惯性击发,提高自动机使用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惯性击发机构,包括机框、套设在机框内的机头和击针,所述击针安装在机头的击针孔内,所述机框的中心孔顶部沿轴向开设有凹槽,机头后部周向上设有缺口,与击针孔贯通,缺口的前、后端面形成用于限制击针前、后移动距离的前限位面、后限位面,对击针轴向限位,机头后部还设有机头螺旋面,所述击针后部沿竖向设有凸起,击针上还设有击针螺旋面,与机头螺旋面相对应,机头旋转时通过机头螺旋面与击针螺旋面的配合带动击针向后运动,击针安装在机头的击针孔内时,击针的凸起置于机头的缺口内并嵌入机框凹槽,对击针周向限位,当自动机处于开锁状态时,击针凸起位于机头的前限位面,限制击针向前运动,自动机复进过程中,击针受机框凹槽限制不能随机头旋转,当自动机处于闭锁状态时,机头的前限位面让开击针凸起,此时击针无向前的运动惯性能量,不会实现惯性击发,当自动机开锁时,机头旋转带动击针向后运动,直至机头后限位面,自动机后坐到位时击针在击针簧的作用下运动至机头的前限位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机框上设置凹槽,击针上设置凸起和击针螺旋面,击针与机头安装完成后整体装入机框内时,凸起与凹槽配合,对击针周向限位,能够防止击针旋转,机头上设置缺口和前限位面、后限位面、机头螺旋面,前限位面和后限位面限制击针前后移动距离,实现击针轴向限位,在自动机开锁时,机头螺旋面和击针螺旋面相配合,带动击针向后运动,后限位面能有效限制击针向后的运动距离,自动机枪机处于闭锁状态时,自动机运动速度为零,击针无向前的运动惯性能量,能有效防止惯性击发,提高自动机的使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的主视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的俯视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的左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闭锁状态的主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闭锁状态的俯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闭锁状态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附图中:1-机框,2-机头,3-击针,
11-凹槽,21-后限位面,22-机头螺旋面,23-前限位面,24-缺口
31-凸起,32-击针螺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5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检测用分层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坚果脱壳机脱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