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锁混凝土预制桩沉桩用土体切削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6048.X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7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舒佳明;张日红;陈洪雨;张芳芳;明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2 | 分类号: | E02D5/72;E02D1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张猛 |
地址: | 31514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锁 混凝土 预制 桩沉桩用土体 切削 引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连锁混凝土预制桩沉桩用土体切削引导装置,包括有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为由一块长方形的a钢板、一块长方形的c钢板和两块直角梯形的b钢板组成的一个上开口大下开口小的开口四面体;a钢板的两条宽度边分别与相应b钢板的一条短直角边焊接相连接,c钢板的两条宽度边分别与相应b钢板的斜边焊接相连;a钢板和b钢板均垂直于水平面,c钢板由下向上向外的倾斜设置形成有在沉桩时能使土体的反作用力产生水平推桩效果的推力斜面。其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并且其沉桩使用方法简单、容易实施,能有效地提高沉桩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在连锁混凝土预制桩沉桩施工中应用的一种土体切削引导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连锁混凝土预制桩沉桩土体切削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连锁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过程中,都会先施工一道连续的桩槽或桩孔,然后再将多个混凝土预制桩依序放入到连续的桩槽或桩孔中,从而使多个混凝土预制桩在土体内连锁形成所需的预制桩墙。由于施工的桩槽的宽度或桩孔的直径不易过大,因此在放桩时有时土体产生一定的阻力,导致放桩困难,影响放桩的效率。再则连锁混凝土预制桩要求两相邻的桩最佳能够紧贴在一起,因此,这就需要在施工中最好能有一个力,能将正施工的预制桩推向已施工好的预制桩,以保证两相邻的预制桩间的间隙能够达到合理的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容易,能提高放桩效率,并将土体的反作用力转换成水平推力的连锁混凝土预制桩沉桩土体切削引导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连锁混凝土预制桩沉桩用土体切削引导装置,包括有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为由一块长方形的a钢板、一块长方形的c钢板和两块直角梯形的b钢板组成的一个上开口大下开口小的开口四面体;a钢板的两条宽度边分别与相应b钢板的一条短直角边焊接相连接,c钢板的两条宽度边分别与相应b钢板的斜边焊接相连;a钢板和b钢板均垂直于水平面,c钢板由下向上向外的倾斜设置形成有在沉桩时能使土体的反作用力产生水平推桩效果的推力斜面。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上开口为边长尺寸与混凝土预制桩的边长尺寸相一致的正方形开口。
上述的a钢板、b钢板和c钢板的底边均成型有利于切削土体的剖口,剖口的方向均朝向开口四面体的内部。
上述的剖口的剖口夹角为25度30度。
上述的c钢板的倾斜角度为10度至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土体切削引导装置为由一块长方形的a钢板、一块长方形的c钢板和两块直角梯形的b钢板共四块钢板焊装组成的一个开口四面体;每个钢板的底边均打有剖口,土体切削引导装置能利用自身剖口对土体的切削作用,减少沉桩过程中土体对桩身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沉桩的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c钢板采用倾斜设置,使钢板与土体形成有一夹角,这样在沉桩时,对土体的压力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作用在c钢板的推力斜面会产生一个水平推桩的效果,这个水平推桩的效果会将正在施工的预制桩推向已施工完成的预制桩,从而能减少两个相邻连锁预制桩间的间隙,提高连锁桩的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制造方便,并且功能实用,其使用方法简单、实施容易,能有效提高沉桩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c钢板的受力示意图;
图5是焊装有土体切削引导装置的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6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