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绝缘高阻燃电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7718.X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5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银丰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553 | 分类号: | B65H54/553;B65H75/12;B65H54/72;H01B7/295;H01B7/02;H01B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阻燃 电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绝缘高阻燃电线,包括竖向撑杆、连杆、斜向撑杆、卡座、转轴、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固定杆、底座、电线、铜丝、第一绝缘层、阻燃层和第二绝缘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通过固定杆构成统一圆盘状整体,并通过转轴与斜向撑杆呈转动式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构成的整体,便于工作人员对电线进行缠绕收束,竖向撑杆、连杆、斜向撑杆和底座均采用不锈钢钢材锻造构成,保证装置整体的耐用性,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构成的圆盘状整体共设置有七个,能够将电线进行分类隔离,阻燃层的内部填充有多种复合阻燃材料,并通过压缩构成薄片状结构,保证阻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燃电线,具体为一种双绝缘高阻燃电线,属于阻燃电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分裸线、电磁线和绝缘线,裸线没有绝缘层,包括铜、铝平线、架空绞线以及各种型材(如型线、母线、铜排、铝排等),它主要用于户外架空及室内汇流排和开关箱,电磁线是通电后产生磁场或在磁场中感应产生电流的绝缘导线,它主要用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绕圈以及其他有关电磁设备,其导体主要是铜线,应有薄的绝缘层和良好的电气机械性能,以及耐热、防潮、耐溶剂等性能,选用不同的绝缘材料可获得不同的特性,电线是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电缆是由一根或几根绝缘包导线组成,外面再包以金属或橡皮制的坚韧外层。
由于电线在使用时会由于破损造成漏电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则需要一种双绝缘高阻燃电线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阻燃电线,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阻燃电线的内部大多没有设置双层绝缘层,导致导线的绝缘性不足,其二、现有的阻燃电线的外部没有设置多个缠绕绞盘,导致无法快速将电线进行收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绝缘高阻燃电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双绝缘高阻燃电线,包括竖向撑杆、连杆、斜向撑杆、卡座、转轴、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固定杆、底座、电线、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竖向撑杆竖直固定在底座的四角处,所述连杆水平固定在竖向撑杆顶部中心处,所述斜向撑杆固定在竖向撑杆和底座之间,所述卡座焊接固定在斜向撑杆中心处,所述转轴水平卡接在左右相邻两个卡座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盘固定在转轴的右端,所述第二限位盘固定在转轴的左端,所述固定杆固定在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之间,所述电线缠绕在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之间的固定杆上,所述铜丝位于电线中心处,所述第一绝缘层胶结固定在铜丝的外侧,所述阻燃层胶结固定在第一绝缘层的外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胶结固定在电线和阻燃层之间。
优选的,为了通过转动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构成的整体,便于工作人员对电线进行缠绕收束,所述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通过固定杆构成统一圆盘状整体,并通过转轴与斜向撑杆呈转动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保证装置整体的耐用性,所述竖向撑杆、连杆、斜向撑杆和底座均采用不锈钢钢材锻造构成,并在其外表面喷涂有一层防锈漆。
优选的,为了能够将电线进行分类隔离,所述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构成的圆盘状整体共设置有七个,并呈等距式设置。
优选的,为了保证阻燃效果,所述阻燃层的内部填充有多种复合阻燃材料,并通过压缩构成薄片状结构。
优选的,为了通过双层绝缘层,保证电线的绝缘效果,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均采用高密度橡胶材料制作构成,并分别均匀包裹在铜丝和阻燃层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银丰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银丰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77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