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流挡墙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8405.6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2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练继建;李家乐;任建宇;董霄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27/44;E02D27/52;E02D5/7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蒙蒙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流 挡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流挡墙,海流挡墙布置在冲刷改良区域前方,包括左挡墙和右挡墙,左挡墙和右挡墙关于冲刷改良区域的中心线对称,左挡墙的第一端和右挡墙的第一端位于中心线上并形成共用端,左挡墙的第二端自共用端向左下方延伸至冲刷改良区域的左边界附近,右挡墙的第二端自共用端向右下方延伸至冲刷改良区域的右边界附近;共用端上设置有中心浮体平台;左挡墙包括第一尾流浮体平台、第一引流浮体平台、第一分流墙、第一引流墙;右挡墙包括第二尾流浮体平台、第二引流浮体平台、第二分流墙、第二引流墙。本实用新型既合理引流又限速固土,引导海流偏离风电基础,有效降低风电发电基础区域流速,加强基础泥土保持,进而减少对基础冲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力发电基础防冲刷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海流挡墙。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基础在使用中容易受到海流冲刷,带走基础周围的泥沙,导致基础承载力降低、基础倾斜结构失去稳定现象,因此需要对基础进行保护以减少潮汐海流对基础冲刷。专利201810328155.6介绍了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基础防冲刷结构,在桩基周围一定范围内铺设砂石形成冲砂面在短时间内的防冲刷效果较好,但是砂石之间不可避免存在间隙,随着洋流和潮汐的日积月累的作用下效果不佳,且维持防冲刷效果的维护成本较高。专利201910795899.3介绍了一种钢管桩基础防冲刷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对钢管桩加固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钢管桩防冲刷能力,但需要对所有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工程量大且成本高。在基础冲刷导致结构失稳现象频发的形势下,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地对海流进行引流,限制区域流速是一条新出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海流挡墙,既合理引流又限速固土,引导海流偏离风电基础,有效降低风电发电基础区域流速,加强基础泥土保持,进而减少对基础冲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流挡墙,所述海流挡墙布置在冲刷改良区域的前方,所述海流挡墙包括左挡墙和右挡墙,所述左挡墙和所述右挡墙关于所述冲刷改良区域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左挡墙的第一端和所述右挡墙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中心线上并形成共用端,所述左挡墙的第二端自所述共用端向左下方延伸至所述冲刷改良区域的左边界附近,所述右挡墙的第二端自所述共用端向右下方延伸至所述冲刷改良区域的右边界附近;
其中,所述共用端上设置有中心浮体平台;
所述左挡墙包括位于第二端处的第一尾流浮体平台和位于所述中心浮体平台与所述第一尾流浮体平台之间的第一引流浮体平台;所述中心浮体平台与所述第一引流浮体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流墙,所述第一引流浮体平台与所述第一尾流浮体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一引流墙;
所述右挡墙包括位于第二端处的第二尾流浮体平台和位于所述中心浮体平台与所述第二尾流浮体平台之间的第二引流浮体平台;所述中心浮体平台与所述第二引流浮体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分流墙,所述第二引流浮体平台与所述第二尾流浮体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引流墙。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浮体平台、所述第一引流浮体平台、所述第一尾流浮体平台、所述第二引流浮体平台和所述第二尾流浮体平台均包括浮箱和锚固系统;
其中,所述锚固系统包括系泊缆、平台纵向吊索和平台吸力桶;所述系泊缆的第一端与所述浮箱固定连接、第二端锚固于海底面内;所述平台吸力桶固定于所述浮箱下方的海底面内,所述平台纵向吊索的第一端与所述浮箱固定连接、第二端锚固于所述平台吸力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浮体平台的浮箱与所述第一引流浮体平台的浮箱之间、所述第一引流浮体平台的浮箱与所述第一尾流浮体平台的浮箱之间、所述中心浮体平台的浮箱与所述第二引流浮体平台的浮箱之间、所述第二引流浮体平台的浮箱与所述第二尾流浮体平台的浮箱之间均通过横向吊索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墙、所述第一引流墙、所述第二分流墙和所述第二引流墙均包括顶部横杆、底部横杆和设置在所述顶部横杆与所述底部横杆之间的挡墙本体,所述挡墙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部横杆和所述底部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挡墙本体上开设有过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8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时钟和温度计的体重秤
- 下一篇:IC引线框无缝拼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