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钢筋校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3194.5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9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明;华涛;李贵桦;李慧英;叶树成;陈俊儒;屈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F1/02 | 分类号: | B21F1/02;B21F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灵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2 | 代理人: | 李金豹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智能 钢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钢筋校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钢筋校直装置。包括钢卷旋转模块(1),支架(101),旋转轴(102),气动伸缩杆(103),底座(104),限位杆(105),钢筋输送模块(2),钢筋抓手(201),输送筒一(202),输送筒二(203),电机(204),加热圈(3),校直模块(4),横向滚轮(401),纵向滚轮(402),冷却装置(5),支撑台(6),控制器(7)。本实用新型系统化和智能化程度高,对较重的钢卷式钢筋的校直可以实现一次性校直,避免了钢筋多次经过滚轮多次校直的过程,节约时间、节省人力,提升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钢筋校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钢筋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与水泥、沙子等混合构成建筑物的主体。钢筋通常以钢卷的形式进入工地,进入工地后依据实际需要,需要对钢筋进行校直和切割。因钢卷较重,需校直后使用的钢筋长度不一,钢筋校直耗费大量劳动力,为此,想了各种方法和设备对钢筋进行校直。常规的通过压直校直钢筋方法和设备,需要依据钢筋的弯曲方向对钢筋进行旋转,对较长的钢筋,此种方法操作较为困难;一个方向的滚轮校直钢筋时,钢筋通常需要多次通过滚轮;钢筋校直设备,通常设计之初就固定了所针对的钢筋的直径,针对弯曲程度较大或者缠绕的钢筋,现有校直方法则多数失效,需要人工校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全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钢筋校直装置,可实现对钢卷钢卷的校直,且对不同直径、不同长度、不同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的钢筋实现一次性校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钢筋校直装置,包括:
钢卷旋转模块,所述钢卷旋转模块设置有支架、旋转轴、气动伸缩杆、底座、限位杆;所述支架为三角形型支架,三角形型两条边的两个中点设置有横梁连接,所述支架三角形型的底边与底座铰接;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架三角形型的横梁中心,旋转轴与支架垂直;所述气动伸缩杆的一端与支架横梁中心铰接,另一端与底座铰接,气动伸缩杆可调节支架;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三角形型的顶点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轴卡扣连接,限位杆对旋转轴上的钢筋进行固定;
钢筋输送模块,所述钢筋输送模块位于钢卷旋转模块后端,所述钢筋输送模块设置有钢筋抓手、输送筒一、输送筒二、电机;所述输送筒一和输送筒二为圆柱体状,所述输送筒一和输送筒二侧面都设置有凹槽,凹槽面设置斜条纹,所述输送筒一的凹槽和输送筒二的凹槽相对,用于夹紧钢筋;所述钢筋抓手设置在输送筒一旁;所述输送筒一、输送筒二与电机的转动轴啮合连接,电机控制输送筒一、输送筒二相对凹槽的间距对钢筋的夹紧,同时控制输送筒一的自转和输送筒二的自转;
加热圈,所述加热圈位于钢筋输送模块后端,对钢筋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圈的中轴与输送筒一、输送筒二的凹槽所构成的中心轴同轴;
校直模块,所述校直模块位于加热圈后端,所述校直模块设置有多个横向滚轮、多个纵向滚轮;所述横向滚轮水平设置,相对的横向滚轮交错设置;所述纵向滚轮竖直设置,相对的纵向滚轮交错设置;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校直模块的后端,用于对钢筋迅速降温,降温至常温;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为加热圈、校直模块、冷却装置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台设置有钢罩,加热圈、校直模块、冷却装置设置在钢罩内,防止灰尘;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支撑台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钢卷旋转模块、钢筋输送模块、加热圈、校直模块、冷却装置电性连接,控制校直装置的运转。
所述钢卷旋转模块的旋转轴用于插入钢卷中间,运输钢卷,依据钢卷的重量大小更换不同直径的旋转轴。
所述钢筋抓手可在任意方向运动,钢筋抓手抓住钢筋的一头准确输送至输送筒一和输送筒二相对凹槽形成的中心轴,进行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3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拉伸式反坎吊模加固夹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抗菌防污染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