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泡管路加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3362.0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92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许鑫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艺极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4 | 分类号: | B22C9/24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廖银洪 |
地址: | 3144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加工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白泡管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白泡管路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部设置有白泡管路,所述上模具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上模具的一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模具的内部设置白泡管路,通过上模具连接下模具,通过凹槽内部的凸块对上模具支撑限位,该结构设计紧凑,方便拆卸清理,将侧面排布的水管在机械加工阶段不予加工成型,待白泡机械加工完毕后人工将侧面的白泡管路用圆柱形白泡粘上,可以有效解决白泡局部大面积过厚壁厚不均匀问题,可以有效减少铸件砂眼,节约模具制造过程中修复砂眼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泡管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泡管路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在白泡管路的加工制造过程中,传统方式加工工艺是采用机械加工将白泡管路全部加工成型,从而制成白泡管路,但是,由于加工工艺问题,铝模水管管路排布在模具侧面容易导致白泡侧面壁厚较厚使模具白泡的壁厚不均匀,模具铸造出来会产生严重的砂眼和气孔问题,综上所述总结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加工将白泡管路全部加工成型,但侧面水管下边镂空部分的多余白泡余料无法用机械加工去除,白泡此处较厚,容易造成砂眼和气孔问题,且传统加工设备体积较大,操作较为不便,拆卸清理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泡管路加工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加工将白泡管路全部加工成型,但侧面水管下边镂空部分的多余白泡余料无法用机械加工去除,白泡此处较厚,容易造成砂眼和气孔问题,且传统加工设备体积较大,操作较为不便,拆卸清理较为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泡管路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部设置有白泡管路,所述上模具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上模具的一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下模具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拧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对称分布在上模具的四角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呈等间距分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拧动件为螺丝钉材料,所述拧动件的数量为八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采用合金钢材料制成。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泡管路加工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白泡管路加工模具,通过上模具的内部设置白泡管路,通过上模具连接下模具,通过凹槽内部的凸块对上模具支撑限位,该结构设计紧凑,方便拆卸清理,将侧面排布的水管在机械加工阶段不予加工成型,待白泡机械加工完毕后人工将侧面的白泡管路用圆柱形白泡粘上,可以有效解决白泡局部大面积过厚壁厚不均匀问题,可以有效减少铸件砂眼,节约模具制造过程中修复砂眼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具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前视图。
图中:1、上模具;2、白泡管路;3、卡槽;4、密封垫;5、下模具;6、凹槽;7、凸块;8、拧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艺极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艺极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3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心蝶阀
- 下一篇:一种抗紫外抗菌复合针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