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光谱分划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51299.5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4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明;孙林;耿英军;夏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星迪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34 | 分类号: | G02B27/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谱 分划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光谱分划板。本实用新型的多光谱分划板,包括基底,所述基底正面设置有不透明导电膜,所述不透明导电膜的两端连接有正负电极;所述基底背面设置有LED光源。本实用新型作为多光谱目标发生器的目标源,可以检测可见光、近红外、红外等多光谱光学仪器,可见光波段通过改变LED光源电流大小,测试白光和微光;红外波段通过改变导电膜电流大小改变辐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光谱分划板。
背景技术
分划板是位于光学系统焦面上的光学零件,在其分划面上带有一定的标志,用以对准外界物像或者便于测量。
通常多光谱检测设备中,一种是可见光分划板与红外分划板用同一靶板位置,使用时将所需分划板调至靶面,缺点是多次换靶容易造成光学系统失调;另一种是可见光分划板和红外分划板通过一块分光镜,使两者都处于光学系统的焦面位置,缺点是不仅增加了光学系统的尺寸,还增大了调试难度,还有一种是用白炽灯作为可见光红外光源,但是白炽灯结构比较大且发热不稳定,故在实际设计中应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光谱分划板。本实用新型的多光谱分划板无需换靶或者分光,可提供可见光、近红外、红外等多光谱目标。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光谱分划板,包括基底,所述基底正面设置有不透明导电膜,所述不透明导电膜的两端连接有正负电极;所述基底背面设置有LED光源。
所述基底采用热传导率低、可见光和近红外透过率高的材料制成。
所述基底是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的圆形基底。
所述不透明导电膜在所述基底上能够形成一条及以上的电路,并且电路中不允许出现断路或短路。
所述不透明导电膜采用电阻率大于1μΩ·m的材料制成,通电后提供红外目标源,红外目标源辐射强度通过不透明导电膜的电流控制。
所述LED光源为LED匀光板或LED点光源,通过调节LED光源电流大小,提供白光或微光目标源。
所述LED光源提供可见光、近红外光源。
所述不透明导电膜为镍铬合金或铝镍铁合金,镀在基底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多光谱分划板可作为多光谱目标源,降低了调试难度;不透明导电膜通电后发射热辐射,能够提供红外目标源,无需使用红外光源,且通过电流控制热辐射强度精度更高;通过调节LED光源电流,可实现白光和微光检测;LED光源同时提供可见和近红外目标光源;部件多功能化,缩小了系统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分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分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分划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底;2-不透明导电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多光谱分划板,包括基底1,所述基底1正面镀有不透明导电膜2,所述不透明导电膜2的两端连接有正负电极,所述基底1背面设置LED光源。
所述基底1是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的圆形基底。
所述不透明导电膜2在基底1上形成一条电路,电路中不允许出现断路或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星迪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星迪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512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数控冲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宽波段光学目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