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生产用玻璃储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0488.9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6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倪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冠盛蓝玻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02 | 分类号: | B65D25/02;B65D25/10;B65D81/05;B65D85/48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杨明辉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生产 玻璃 储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生产用玻璃储存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外表面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外表面四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锁止万向轮,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一侧外表面胶接有缓冲垫,所述活动挡板的另一侧外表面中部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活动挡板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支撑杆的支撑作用,对放在中间的玻璃进行夹持固定,而且抽拉杆和滑槽的设计,可以对不同数量的玻璃进行固定,利用橡胶带的遮挡作用,可以避免玻璃高温暴晒引起的自爆以及雨水对玻璃表面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业生产用玻璃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广泛用于建筑、日用、艺术、医疗、化学、电子、仪表等领域,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由于玻璃易碎的原因,在生产、储存以及运输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玻璃的固定,防止玻璃滑动破碎导致的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伤人现象的发生,工人基本都采用绳索捆绑的方式进行固定,费时费力,而且由于路途的颠簸锋利的玻璃可能割断绳索导致玻璃的滑落破碎;2.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暴露在户外,且在炎热天气高温下暴晒会增加玻璃自爆的可能性,同时下雨天,降雨滴落至玻璃表面,携带空气中的灰尘可能导致玻璃表面出现水印污垢,影响玻璃的外观,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为此,提出一种工业生产用玻璃储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生产用玻璃储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生产用玻璃储存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外表面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外表面四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锁止万向轮,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一侧外表面胶接有缓冲垫,所述活动挡板的另一侧外表面中部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活动挡板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出口,所述凹槽的内部贯穿有收卷杆,且收卷杆的环形外表面环绕有橡胶垫,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抽拉槽,且第一抽拉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抽拉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相同,所述抽拉杆的下端位于第二抽拉槽的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抽拉杆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杆的内表面下端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抽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卷杆的环形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环绕设置有扭转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杆的支撑作用,对放在中间的玻璃进行夹持固定,而且抽拉杆和滑槽的设计,可以对不同数量的玻璃进行固定,利用橡胶带的遮挡作用,可以避免玻璃高温暴晒引起的自爆以及雨水对玻璃表面的伤害。
优选的,所述活动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以支撑板的中心为对称点对称分布,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组,且其对称分布在每个活动挡板的下端外表面,所述滑块与滑槽为T型结构相互吻合,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方便玻璃的移动,且T型结构可以防止滑块脱离滑槽,活动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可以通过随意移动活动挡板,把玻璃固定在支撑板的中间位置,防止把玻璃全部放在支撑板的一侧导致的重心不稳。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一端与收卷杆固定连接,另一端经出口延伸至活动挡板的外表面,所述橡胶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活动挡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冠盛蓝玻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冠盛蓝玻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04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泵自动排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化学反应后的废液多层过滤膜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