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墙用直埋配电箱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2580.9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8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方玉东;徐先伟;王沛君;李浩远;罗思峰;蒋园园;张智博;余梦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40;H02B1/01;H02B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墙用直埋 配电箱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混凝土墙用直埋配电箱组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配电箱以及设置在配电箱内的内套箱,配电箱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组成,底板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均固定设置有圆杆,圆杆的上部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转动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的另一端设置立板,立板的上端且位于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水平板,水平板上固定设置有螺柱;内套箱的内壁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与螺柱配合的扇环槽,螺柱能够沿着扇环槽移动,内套箱通过与螺柱配合的螺母固定在配电箱内;配电箱和内套箱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接线出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方便配电箱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墙用直埋配电箱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混凝土墙体配电箱预埋的施工过程中,工人首先预制好木套箱(木套箱一般比正式安装配电箱大),然后将木套箱固定在墙体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凝固后,将木套箱拆下,然后将配电箱箱壳稳固在预留洞内,然后使用细石混凝土对预留洞进行填充,填充的过程需要支模,而且经常出现填充不密实空鼓等现象,施工工序较为复杂,需用工时较多,而且对预留洞进行细石混凝土填充需要一定的凝固时间,影响后续施工进度,而且传统的预制木套箱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变形,后期不好进行配电箱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减少预制木套箱使用,提高施工效率的现浇混凝土墙用直埋配电箱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墙用直埋配电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箱以及设置在所述配电箱内的内套箱,所述配电箱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组成,所述底板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均固定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上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转动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另一端设置立板,所述立板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固定设置有螺柱;
所述内套箱由四个侧板围成,所述内套箱的内壁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螺柱配合的扇环槽,所述螺柱能够沿着所述扇环槽移动,所述内套箱通过与所述螺柱配合的螺母固定在所述配电箱内;
所述配电箱和内套箱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接线出口。
所述内套箱之间均有间隙,转动的所述螺柱可以与所述扇环槽配合使用,可以避免制造产生的误差以及后期变形造成的误差导致的所述内套箱不好安装。
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矩形凹槽的内侧设置有减重口。
所述内套箱的接线出口为矩形口,所述配电箱的接线出口为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矩形口的内部。
还包括配电箱的内撑件,所述内撑件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四个侧板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调节螺杆;
所述矩形框与所述接线出口相对应的两个侧板上通过弹簧设置有内撑板,所述内撑板位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侧,另外两个所述调节螺杆的外端设置有圆形内撑板。这样可以防止所述配电箱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变形,所述内套箱伸出所述配电箱一端外侧设置有翻边。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柱之间的若干垫圈,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垫圈数量的来调节内套箱的出墙度,以满足现场抹灰厚度不均匀的需要。
所述配电箱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安装方便,减少预制木套箱使用,提高施工效率;转动的所述螺柱可以与所述扇环槽配合使用,可以避免制造产生的误差以及后期变形造成的误差,使所述内套箱不好安装,以及可以对内套箱的位置进行调节;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垫圈数量的来调节内套箱的出墙度,以满足现场抹灰厚度不均匀的需要;所述支撑架可以避免所述配电箱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25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送带拉紧力检测及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合效果好的吹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