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及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4021.1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8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魏会军;徐嘉;刘虹志;李海港;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16N13/20;F04C2/344;F04C15/06;F04C18/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卢浩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旋 压缩机 空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其包括压缩机本体,压缩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润滑油的油池空间,油池空间内设置有容积式油泵,容积式油泵与压缩机本体的曲轴中的供油通道连通,容积式油泵包括泵体,泵体包括泵油部,泵油部与压缩机本体的曲轴中的供油通道连通,泵体上开设有一级吸油通道和二级吸油通道,一级吸油通道和二级吸油通道延伸出泵体的表面形成一级吸入口和二级吸入口,一级吸入口的高度高于二级吸入口的高度,泵油部择一地与一级吸油通道和二级吸油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压缩机中的轴承等接触部位磨损加剧,进而有效提升压缩机低温启动性能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特点。高速涡旋压缩机为保证润滑与冷却,通常会在旋转轴端部安装油泵,用于抽取压缩机底部油池积聚的润滑油。为了保证能够连续稳定地抽吸油,油泵的开口部的位置通常设置得较低,以避免压缩机内部油量减少时油泵无法抽取润滑油而导致压缩机接触配合部出现异常磨损。
但是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压缩机内部冷媒易变为液态与润滑油一起积聚于压缩机底部油池,制冷剂与润滑油不会混合,将出现明显分层,由于油的密度比制冷剂小,静置后润滑油将积聚于底部油池上层,制冷剂将积聚于底部油池下层。此时油泵的开口部完全浸于制冷剂中,当压缩机低温启动时,通过油泵输送至轴承及其他滑动部的不是润滑油,而是液态制冷剂,这将导致压缩机内接触配合部磨损加剧,严重影响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润滑油的油池空间,所述油池空间内设置有容积式油泵,所述容积式油泵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曲轴中的供油通道连通,所述容积式油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包括泵油部,所述泵油部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曲轴中的供油通道连通,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一级吸油通道和二级吸油通道,所述一级吸油通道和所述二级吸油通道延伸出所述泵体的表面形成一级吸入口和二级吸入口,所述一级吸入口的高度高于所述二级吸入口的高度,所述泵油部择一地与所述一级吸油通道和二级吸油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对应所述泵油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泵油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形成有容积腔,所述转子通过驱动部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曲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部连通所述容积腔与所述曲轴中的供油通道,所述一级吸油通道和二级吸油通道延出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转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积腔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依据所述曲轴的转速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当曲轴的转速小于K时,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当曲轴的转速大于K时,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连接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转子的底部呈环形的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位于所述第二油槽的外侧,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设置,且所述第一开口始终连通第一油槽,所述第二开口始终连通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的内侧壁还开设有滑块槽,所述第二油槽的底部对应所述滑块槽的开口开设有与所述容积腔相互连通的吸油孔,所述滑块槽内还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与所述滑块槽的底部连接,所述滑块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安装腔底面设置,位于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之间的转子部分对应所述滑块设置有供所述滑块经过的过道,所述滑块的两侧与所述过道的两侧可滑动地密封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油槽的底部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穿过所述过道与所述吸油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4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荷载下嵌套式模板支架
- 下一篇:一种雾化吸氧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