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消化内镜中心的空气消毒和微负压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6557.7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2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娟;张小丹;赵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娟;赵秋 |
主分类号: | F24F8/24 | 分类号: | F24F8/24;F24F8/30;F24F7/003;F24F7/007;F24F9/00;E04H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志一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化 中心 空气 消毒 微负压 新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消化内镜中心的空气消毒和微负压新风系统,包括常规内镜诊疗间、特殊内镜诊疗间、内镜中心清洗消毒间和复苏间;常规内镜诊疗间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或相邻多个常规内镜诊疗间之间相连通,特殊内镜诊疗间数量为多个且各自之间相互独立;空气消毒和微负压新风系统包括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顶部等离子空气消毒机、顶部空气风幕机、顶部新风系统、微负压通风排气系统和大功率机械排气系统。所述用于消化内镜中心的空气消毒和微负压新风系统形成了微负压通气环境,并达到内镜中心清洗消毒间换气率为每小时30次以上,降低内镜中心空气中颗粒物和细菌水平,使得整个消化内镜中心内空气保持安全洁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消化内镜中心的空气消毒和微负压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空气微生物主要附着在空气气溶胶细颗粒物PM2.5的表面上,可在空气中较长时间的停留,PM2.5携带的病菌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控制困难,可穿过人体肺部存留在肺的深处,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空气微生物污染会引起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亦可附着在胃肠镜等软式内镜上造成消化道等系统的感染,且在内镜诊疗结束后需要人工清洗大量污染的内镜及附件,其携带的病原体和清洗过程中形成的气溶胶等,易造成交叉感染,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对医院的感染控制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全球的经济、社会、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是人类史上一次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当前我国的疫情虽已得到控制,但仍然需要严密防控国外输入病例和秋冬季节性反弹,由于新冠肺炎不仅通过飞沫和气溶胶传播,亦存在粪口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在消化内镜中心上述四种传播途径均极易发生,故消化内镜中心作为极高风险区域,需要重点管控。国家目前颁布的规范未对消化内镜中心诊疗间及清洗消毒间空气管理作出明确的要求,空气质量标准无据可寻、无法可依。
目前,消化内镜现有的规范要求和措施方案:我国于2012年4月5日发布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其中明确了医院环境的分类,及医院空气净化的要求和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等常用空气净化方法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普通外科等13个专业内镜诊疗技术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3〕44号),加强了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但颁布的两个规范未对消化内镜中心空气要求作出明确规范;2016年12月2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其中对清洗消毒间通风作出一定要求:保持通风良好,如采用机械通风,宜采取“上送下排”方式,换气次数宜≥10次/h,最小风量宜达到2 次/h。但是目前国内外临床上未报道相关研究,缺乏相关数据,各大医院所应用的空气通风或净化的方法也不近相同。
新冠肺炎暴发流行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在空气卫生管理方面,因采用了空气消毒联合微负压系统措施,且提高室内外换气标准,成为武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唯一一家未发生内镜中心医务人员感染的内镜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娟;赵秋,未经周娟;赵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6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对苗木根部进行浇灌的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