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地下连续墙成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6878.7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0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雷斌;刘小斌;李波;杨静;雷帆;朱静静;洪雨娇;宋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工勘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E02D1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刘玫潭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地下 连续 墙成槽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环形地下连续墙成槽结构,包括环形基坑、Ⅰ型槽和Ⅱ型槽,Ⅰ型槽和Ⅱ型槽环绕环形基坑的侧壁布置,两个相邻Ⅰ型槽之间具有一个Ⅱ型槽;Ⅰ型槽呈一定角度弯折布置;借助具有一定弯折角度的Ⅰ型槽以及用于过渡的Ⅱ型槽形成贴合环形地下连续墙的槽,Ⅰ型槽和Ⅱ型槽交错布置,沿环形基坑的侧壁环绕,形成用于施工环形支护的环形的槽,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采用普通直线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方法无法达到环形支护的要求的问题,相较于普通直线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形成的槽,本实用中Ⅰ型槽和Ⅱ型槽形成的槽与环形地下连续墙更匹配,从而保证后续施工形成的环形支护的支护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环形地下连续墙成槽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除转角幅外,一般呈直线分布,在槽段开挖前,沿连续墙纵向轴线位置修筑钢筋混凝土导墙,再采用液压抓斗或双轮铣分三序成槽,先施工两侧、再施工中间;抓槽完成后,吊放直形钢筋网片;每幅之间设置工字钢接头连接。
但是,当基坑平面设计为环形时,其地下连续墙呈环形布置,而采用普通直线型地下连续墙分三序的成槽施工方法形成的成槽结构无法达到环形支护的要求,导致支护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环形地下连续墙成槽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直线型地下连续墙分三序的成槽施工方法形成的成槽结构无法达到环形支护的要求,导致支护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环形地下连续墙成槽结构,包括环形基坑、Ⅰ型槽和Ⅱ型槽,所述Ⅰ型槽和所述Ⅱ型槽环绕所述环形基坑的侧壁布置,两个相邻所述Ⅰ型槽之间具有一个所述Ⅱ型槽;所述Ⅰ型槽呈一定角度弯折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Ⅰ型槽和所述Ⅱ型槽呈接驳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Ⅱ型槽呈平直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Ⅰ型槽朝向所述环形基坑的中部方向弯折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Ⅰ型槽的弯折角度为钝角。
进一步的,所述Ⅰ型槽的弯折角度为170°。
进一步的,所述Ⅰ型槽和所述Ⅱ型槽宽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Ⅰ型槽弯折的位置形成弯折点,两个相邻所述Ⅰ型槽的弯折点的连线呈一条直线。
进一步的,所述Ⅱ型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Ⅰ型槽形成咬合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地下连续墙成槽结构,借助具有一定弯折角度的Ⅰ型槽以及用于过渡连接两个相邻Ⅰ型槽的Ⅱ型槽形成贴合环形地下连续墙的槽,Ⅰ型槽和Ⅱ型槽交错布置,沿环形基坑的侧壁环绕,形成用于施工环形支护的环形的槽,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采用普通直线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方法无法达到环形支护的要求的问题,相较于普通直线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形成的槽,本实用中Ⅰ型槽和Ⅱ型槽形成的槽与环形地下连续墙更匹配,从而保证后续施工形成的环形支护的支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Ⅰ型槽与Ⅱ型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筋布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工勘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工勘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6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内外壁自动喷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玻璃纤维原料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