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9568.0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6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于欣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68 | 分类号: | H01R24/68;H01R24/76;H01R24/86;H01R13/642;A01G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8 | 代理人: | 解瑛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具系统,包括第一、第二工具;第一工具包括具有第一作业机构的第一杆、具有第一电池组件的第二杆和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A、B、C端子的连接器模块一和具有A’、B’、C’端子的连接器模块二,连接器模块一、二的对接方式唯一;第二工具包括具有第二作业机构的第三杆、具有第二电池组件的第四杆和与第一连接器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第二电池组件的电压不同;第一连接器的A、B端子与第一作业机构连接,A’、B’端子与第一电池组件连接;第二连接器的B、C端子与第二作业机构连接,B’、C’端子与第二电池组件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工具系统的两种电动工具即使误插也不会通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系统。
背景技术
杆锯、杆修是在链锯、修枝机的基础上配置加长杆形成的。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以轻松锯开较高树木上的树干、枝桠等,免去了用户爬树进行高空作业的危险,从而广受用户欢迎。杆锯、杆修类产品通常将电机放置在机头端,而将电池组件等动力源放置在手柄端。为了方便携带以及存储,所述加长杆通常设计为折叠式或者多段可拆卸式。杆体内部穿导线,接插处通过电连接器进行电性连接。同时,依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杆锯、杆修通常具有多种电压配置,例如:24V、40V、48V等。为了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以及仓储成本,不同电压配置的杆锯、杆修通常共用一个平台,例如:操作杆、电连接器等等。然而,如此设置将会导致设置有不同输入电压的电机之操作杆与设置有不同输出电压的电池组件之操作杆互插,从而致使机器损坏。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工具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具系统,该工具系统的两种电动工具不仅可以共用同一平台,从而降低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以及仓储成本,而且不同电压的电动工具之间互插也不会通电,从而避免因误插而致使电动工具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具系统,包括:第一工具,所述第一工具包括一端设置有第一作业机构的第一杆、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池组件的第二杆以及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设置于第一杆远离第一作业机构的一端的连接器模块一以及设置于第二杆远离第一电池组件的一端的连接器模块二;以及第二工具,所述第二工具包括一端设置有第二作业机构的第三杆、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池组件的第四杆以及与第一连接器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设置于第三杆远离第二作业机构的一端的连接器模块一以及设置于第四杆远离第二电池组件的一端的连接器模块二;其中,所述连接器模块一包括A、B、C端子,连接器模块二包括与A、B、C端子相对应的A’、B’、C’端子;第一和第二电池组件的电压不同;所述第一连接器的A、B端子与第一作业机构电性连接,A’、B’端子与第一电池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B、C端子与第二作业机构电性连接,B’、C’端子与第二电池组件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B、C端子中任意两个端子的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且非等边三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B、C端子中任意两个端子的连线构成三角形,且该三角形为非旋转对称图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B、C端子中至少一个与其他端子的大小不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模块一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置有收容所述连接器模块二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关于所述第一杆的轴线为非旋转对称图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模块一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连接器模块二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相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器模块一、连接器模块二的对接方式唯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模块一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置有收容所述连接器模块二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9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