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75846.3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4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潘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滨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2 | 分类号: | H01B7/282;H01B7/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颜海良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物 绝缘 电缆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包括导体、固定套和套筒,所述导体外部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部包裹有保护层,所述固定套顶端固定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套右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环固定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固定套顶端固定有卡条,所述固定套内部固定有玻璃饼,所述套筒内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筒左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环固定有第二密封圈,该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设置有套筒,通过套筒与固定套螺纹连接将导体相互连接的部位封闭于套筒和固定套连接空间内部,避免水分与导体接触造成导体短时间内绝缘电阻和耐电压等电气指标将迅速下降,从而影响导体正常工作指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矿物绝缘电缆通常包括矿物绝缘体和内置于矿物绝缘体中的芯线,还包括外包围的外护套,矿物绝缘电缆中所有材料均采用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含任何有机材料,具有优异的防火、耐高温、抗振动和耐腐蚀等特性,经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典型的如公开号为CN209149835U,一种矿物绝缘电缆组件,包括具有外护套、中间绝缘体及芯线的矿物绝缘电缆,矿物绝缘电缆的相应端部设有密封转接结构,密封转接结构包括套装在所述芯线的接线端外的端部套体,端部套体的后端焊接套装在外护套上,端部套体中于所述芯线的接线端前方通过玻璃饼烧结固定有转接焊杯,上述案例矿物绝缘电缆组件包括矿物绝缘电缆和密封转接结构,密封转接结构中的端部套体的后端焊接在外护套上,防止外部的水分进入矿物绝缘电缆的端部,而且转接焊杯能够将芯线引出,方便与外部的导线或者设备接口连接,绝缘灌封胶体加强了对端头的密封,提高了矿物绝缘电缆组件的防潮性能和可靠性,避免了外护套和芯线直接烧结而导致的烧结质量差,防水性较差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现有的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保护层外部上,这样造成保护层表面有灼烧点,从而造成水分通过灼烧点进入到保护层内部于导体接触,这样就造成导体短时间内绝缘电阻和耐电压等电气指标将迅速下降,从而影响导体正常工作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通过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保护层外部上,这样造成保护层表面有灼烧点,从而造成水分通过灼烧点进入到保护层内部于导体接触,这样就造成导体短时间内绝缘电阻和耐电压等电气指标将迅速下降,从而影响导体正常工作指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包括导体、固定套和套筒,所述导体外部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部包裹有保护层,所述固定套顶端固定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套右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环固定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固定套顶端固定有卡条,所述固定套内部固定有玻璃饼,所述套筒内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筒左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环固定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设置有2个,且固定套关于保护层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密封圈形状呈同心圆。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直径范围为0.2-0.3mm。
优选的,所述卡条设置有8个,且卡条关于固定套轴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套筒直径大于固定套顶端直径1-2cm,且套筒与固定套底部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
(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环固定有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密封圈贯穿保护层将需要进行连接的导体放置于固定套内部,这样就避免对保护层表面有损坏,同时通过第一密封圈将外部的水分与固定套内部进行隔离,防止外部的水分与导体接触造成导体绝缘电阻和耐电压等电气指标将迅速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滨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滨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758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