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92320.6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2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夏青;谭纪波;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夏青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C3/02;E04C3/30;E04B1/58;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8 | 代理人: | 李照兰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多层建筑 高层建筑 建筑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包括框架柱、底部横梁、桁架横梁、桁架立柱、斜撑、角钢板和隔断层,角钢板的开口朝向旧建筑,隔断层中设置有隔断支撑和减震件,减震件包括上支座、下支座、减震簧和减震球,框架柱在其位于底部横梁下方的部分设置有多层箱式横梁,箱式横梁位于旧建筑相邻楼层板的外侧,框架柱包括位于其底部的空心的矮桩,矮桩中设置有预制立柱,预制立柱插接在预制圈梁上。本装置通过设计隔断层并加装减震件和隔断支撑有效提高了减震性能,尤其降低了高层建筑对原始旧建筑的震动影响,同时本装置具有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较长和便于施工特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导致城市中心地段的土地越来越少,而城市中仍存在有大量的低层旧砌体房屋。套建高层建筑能够在低层旧砌体房屋的基础上充分拓展建筑空间,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有专利技术CN201721830198.1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属于建筑物套建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旧建筑上方的高层建筑,所述高层建筑为框桁架结构体系,所述框桁架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底部横梁和若干个设置于底板横梁上方的桁架横梁,所述框架柱设置于旧建筑四周,所述底部横梁设置于旧建筑上方,所述底部横梁与其相邻的桁架横梁间、相邻的两个桁架横梁间均设有斜撑柱,所述斜撑柱靠近两侧框架柱设置,所述底部横梁与最底部桁架横梁间设有桁架立柱。该装置通过在旧建筑外套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框架柱设置在旧建筑的四周,上方的底部横梁、桁架横梁、桁架立柱及斜撑柱构成框桁架结构体系,满足了在旧建筑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在旧建筑之上通过框桁架结构体系实现套建加层,达到原地增层扩建、就地安置的目的。不过,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旧砌体房屋的屋顶基于原始设计存在不同的结构,部分结构需要去顶后再补平,所以旧砌体房屋顶部应力产生变化,一旦上层建筑产生内部振动,旧砌体房屋顶部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伤,影响原始建筑的使用;再者就是,底部横梁下方的框架柱的纵向跨度较大,支撑性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框架柱底部与地面的连接基础有待增强,应当在建设过程中尽量保证原始建筑基础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建筑结构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减震性能较好、支撑强度较高且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包括框架柱,所述框架柱设置在旧建筑的外侧,所述旧建筑的顶部设置有与框架柱连接的底部横梁,所述底部横梁的上方设置有多层桁架横梁,相邻层的桁架横梁之间设置有桁架立柱和斜撑,所述底部横梁与框架柱的边角处设置有角钢板,所述角钢板的开口朝向旧建筑,所述底部横梁共有两层,两层底部横梁之间形成隔断层,所述隔断层的四周设置有若干对首尾依次连接的隔断支撑,所述隔断支撑呈V字形且均为箱式结构,所述隔断层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包括分别位于隔断层顶部和底部的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的底部和下支座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个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中设置有减震簧,所述上支座中的减震簧与下支座的减震簧之间设置有减震球,所述减震球的球径大于减震簧的螺旋直径,所述框架柱在其位于底部横梁下方的部分设置有多层箱式横梁,所述箱式横梁位于旧建筑相邻楼层板的外侧,所述框架柱包括位于其底部的空心的矮桩,所述矮桩中设置有预制立柱,所述预制立柱包括上下一体的上延部、中间部和下延部,所述中间部的截面积大于上延部或下延部的截面积,所述矮桩的底部设置有与中间部插接的预制圈梁,所述预制圈梁环绕旧建筑的四周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夏青,未经赵夏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92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水带撤收支架
- 下一篇:一种小型干粉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