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00626.1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2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皇甫乐晓;马志国;胡磊;胡想明;童海星;叶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G01S17/931;G01S7/481;G01V8/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王亮;宋缨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红外 激光雷达 智能 封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智能格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包括透明层、黑色滤光层、红外设备以及激光雷达,透明层和黑色滤光层组成基材部,在黑色滤光层后部设置有保护涂层,红外设备以及激光雷达位于保护涂层后部,在红外器区域处的基材部上具有一层或多层的硬化增透层组,红外设备以及激光雷达发出的信号经过硬化增透层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凹槽特征区域遮蔽PVD保护涂层,最终呈现颜色层次对比非常明显的3D金属效果,此外红外部分具有增透功能,方便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透过,并做底涂保护,防止擦伤,有效改善了红外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了智能封闭前脸的使用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智能格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封闭前脸车型,一般是在罩盖背面直接喷涂金属油漆,正面做硬化涂层,凹槽区域的颜色与其他区域区别不是很明显,效果不佳,并且当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时遇到复杂环境时,会影响整个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使用,造成红外感应效果不好,影响了整个智能封闭前脸的使用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红外感应效果好,有效改善了红外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外形美观的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层、黑色滤光层、红外设备以及激光雷达,所述的透明层和黑色滤光层组成基材部,在黑色滤光层后部设置有保护涂层,红外设备以及激光雷达位于保护涂层后部,在红外器区域处的基材部上具有一层或多层的硬化增透层组,红外设备以及激光雷达发出的信号经过硬化增透层组。
在上述的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所述的硬化增透层组包括位于黑色滤光层与保护涂层之间的第一硬化底涂层以及第一增透AR膜层,在第一硬化底涂层和第一增透AR膜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加热膜片涂层。
在上述的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所述的硬化增透层组还包括位于透明层前部的第二硬化底涂层以及第二增透AR膜层。
在上述的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中,所述的透明层和黑色滤光层双色注塑形成整体的基材部。
在上述的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中,所述的透明层为PMMA材料制成时,在透明层前部还具有硬化涂层。
在上述的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中,所述的硬化涂层上的红外区域处具有防指纹AF膜层。
在上述的一种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中,所述的透明层上具有凹槽区域部,凹槽区域部具有PVD金属镀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凹槽特征区域遮蔽PVD保护涂层,镭雕修边,黑色喷涂其他区域,最终呈现颜色层次对比非常明显的3D金属效果,此外红外部分具有增透功能,方便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透过,并做底涂保护,防止擦伤,有效改善了红外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了智能封闭前脸的使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集成红外夜视和激光雷达的智能封闭前脸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00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