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鼓形齿式接轴轧辊侧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08193.4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8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龙平;袁茂华;马淑谨;杨云卿;方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燊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6 | 分类号: | B21B27/06;F16D3/84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阮爱农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形齿式接轴 轧辊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鼓形齿式接轴轧辊侧的密封结构,它包括辊端轴套、连接盘、多个密封单元,连接盘通过密封单元紧固在辊端轴套的内端面上;每个密封单元均包括两个螺栓、一个防松垫片,螺栓将连接盘固定在辊端轴套的内端面上,螺栓与连接盘之间设置有防松垫片,每相邻的两个螺栓共用一个防松垫片;防松垫片为扇环形,防松垫片两端分别反向扣紧在两个螺栓的头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鼓形齿式接轴轧辊侧的辊端轴套与连接盘之间发生松动,从而保证了接轴的密封效果,延长接轴的使用寿命,不会污染现场环境。同时,辊端轴套和连接盘更换方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轧机内循环鼓形齿式接轴,具体是一种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精轧机用内循环鼓形齿式接轴在工作时,液态的润滑油需在接轴内部循环流动,带走工作产生的热量,并保护接轴齿部。目前,轧辊侧的辊端轴套及连接盘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连接盘端面与辊端轴套的端面之间紧密配合且设置有密封圈。但是在需要频繁换辊的轧钢场合,换辊时轧辊推入轧辊侧的辊端轴套时必然会撞击连接盘,长期的冲撞会导致辊端轴套与连接盘端面的贴合不紧密,紧固件会自转松动,密封圈也就不起作用,从而导致接轴内部的液态润滑油通过连接盘孔与紧固件之间的间隙以及连接盘与辊端轴套之间的连接面泄漏到辊端轴套的扁孔内使接轴内的润滑油减少,因而接轴齿部得不到有效润滑,热量无法及时带走,表面油膜无法有效形成,从而加快了鼓形齿磨损,缩短了接轴的使用寿命,同时造成润滑油浪费,污染现场环境。有些厂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紧固件与连接盘连接处焊死,虽然解决了漏油问题,但是辊端轴套和连接盘因损坏而需要更换时,只能将紧固件与连接盘破坏,并且更换的时候增长,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结构,它能有效防止鼓形齿式接轴轧辊侧的辊端轴套与连接盘之间发生松动,从而保证了接轴的密封效果,延长接轴的使用寿命,不会污染现场环境。同时,辊端轴套和连接盘更换方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鼓形齿式接轴轧辊侧的密封结构,它包括辊端轴套、连接盘、多个密封单元,连接盘通过密封单元紧固在辊端轴套的内端面上;每个密封单元均包括两个螺栓、一个防松垫片,螺栓将连接盘固定在辊端轴套的内端面上,螺栓与连接盘之间设置有防松垫片,每相邻的两个螺栓共用一个防松垫片;防松垫片为扇环形,防松垫片两端分别反向扣紧在两个螺栓的头部。
进一步地,防松垫片的左右两端面压紧在防松垫片的上平面上,左右两端反扣部分均形成“冂”形,每个“冂”中的两平行边紧压在螺栓头部六角面的两平行面上。
进一步地,每个密封单元还包括两个密封套、两个密封圈Ⅰ;密封套设置在连接盘与防松垫片之间且套紧在螺栓的光杆上,密封圈Ⅰ设置在密封套左端面的环形槽内,密封圈Ⅰ和密封套的左端面紧压在连接盘的右端面上,防松垫片紧压在密封套的右端面上。
进一步地,每个密封单元还包括两个密封圈Ⅱ、两个压环;密封圈Ⅱ设置在密封套右端面的锥形孔内且套紧在螺栓的光杆上,压环设置在密封套与防松垫片之间且套在螺栓的光杆上,压环的左端面紧压在密封套和密封圈Ⅱ的右端面上,防松垫片紧压在压环的右端面上。
进一步地,密封套和压环两者与螺栓配合的内孔均为铰制孔,螺栓为铰制孔用螺栓。
本实用新型密封结构的优点是:一、将螺栓拧紧后,将防松垫片反向扣紧在螺栓的头部;这样当受外力冲击时螺栓基本上不会产生自转松动,从而保证了接轴及其齿部的密封效果,延长接轴的使用寿命,润滑油不会污染现场环境;二、通过设置密封圈Ⅰ、密封圈Ⅱ,有效地防止润滑液从连接盘右端面与密封套Ⅰ的左端面之间、密封套Ⅱ的内孔与螺栓的外圆之间泄漏,保证了接轴及其齿部的密封效果,延长接轴的使用寿命,润滑油不会污染现场环境。同时,辊端轴套和连接盘更换方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燊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燊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08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