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蓄热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09744.9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8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山;杨金川;叶庆苗;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蓄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蓄热体,包括蓄热壳体、蓄热体、电热管,所述蓄热壳体的内部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蓄热腔室且相应的两侧面贯通,所述蓄热体呈背靠式置于两个蓄热腔室内,所述电热管置于两个蓄热腔室之间的夹层中,所述蓄热壳体的内部上下两侧对应设有用于实现蓄热体与蓄热壳体接触后两者之间存在空隙,以利于气体流通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安装于车体内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体还包括快速供暖和缓和供暖两种速率模式的供暖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蓄热体。
背景技术
蓄热体广泛用于工业热工设备节能技术方面,使工业热工设备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量和改善质量,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蓄热体截面孔主要有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两种孔结构,且孔道是相互平行的直通道结构。这种结构大大降低了气孔流经的阻力,大幅度提高了蓄热体的单孔体积换热效率。
目前在寒冷的冬季,一些车的内部没有供暖设备,而现有蓄热体体积及重量大,无法满足车载内部有限空间安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载蓄热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载蓄热体,包括蓄热壳体、蓄热体、电热管,所述蓄热壳体的内部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蓄热腔室且相应的两侧面贯通,所述蓄热体呈背靠式置于两个蓄热腔室内,所述电热管置于两个蓄热腔室之间的夹层中,所述蓄热壳体的内部上下两侧对应设有用于实现蓄热体与蓄热壳体接触后两者之间存在空隙,以利于气体流通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
所述蓄热壳体的内部侧边设有用于固定蓄热体且呈凸形结构的纵向凸台部,所述蓄热体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利于气体流通的纵向梯形槽及横向波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壳体的上端外部壳体上设有为一体式进气结构的导气管及风扇,所述风扇通过支架固定在蓄热壳体外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壳体的内部设有与导气管连通的气体输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壳体的下端壳体上设有与蓄热壳体内部连通的暖气输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壳体内部上下每一侧上的第一限位块均设有若干个且呈排列式矩形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壳体上的任一贯通侧面的端面处设有上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块设有两个且均呈水平分布,两个第二限位块对应分布在蓄热壳体内部两个蓄热腔室的上下两侧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安装于车体内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体还包括快速供暖和缓和供暖两种速率模式的供暖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蓄热壳体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蓄热壳体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蓄热体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09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模具浇口套及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隧道安全防护台车多用途岩面喷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