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伤后局部防压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11846.4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5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伤 局部 防压疮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伤后局部防压疮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腔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凹槽内腔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垫,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外表面套设有螺纹柱,床体底部的前端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上下两侧壁体对称开设有第三凹槽。该烧伤后局部防压疮装置,通过设置的软垫可以与患者进行软接触,防止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通过设置的伸缩杆与螺纹柱相啮合,可以通过对伸缩杆的伸缩实现对螺纹柱完成上下移动的效果,进而使第一支撑板完成上下移动,实现防压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伤后局部防压疮装置。
背景技术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现今临床烧伤患者,在手术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烧伤部位局部进行防压疮,从而避免患者烧伤伤口接触外界,导致压疮,造成二次伤害临床烧伤患者在手术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烧伤部位局部进行防压疮,从而避免患者烧伤伤口接触外界,导致压疮,造成二次伤害,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防压疮装置普遍为固定结构,难以根据患者自身不同的伤口位置进行防压疮,因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的烧伤后局部防压疮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伤后局部防压疮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烧伤后局部防压疮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腔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凹槽内腔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套设有螺纹柱,所述床体底部的前端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下两侧壁体对称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前后两侧壁体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中部插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中部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伸缩杆的相背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中部插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套设有推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六个第一支撑板紧密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第二支撑板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是第二支撑板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处在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板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和支撑柱为一个支撑组合,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支撑组合,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六个支撑组合。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大小与第一固定块相同,所述卡槽的数量若干,每两个所述卡槽的距离不超过一厘米,所述卡槽的位置与第三凹槽相对应,所述卡槽、第三凹槽的位置与第一固定块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块在第三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伸缩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柱的底部贯穿床体的底部壁体,所述螺纹柱与伸缩杆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一个伸缩杆与三个支撑组合形成一个升降组合,所述一个升降组合与一个第一支撑板相对应,所述螺纹柱底部伸缩杆长度是第一支撑板底部伸缩杆长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形状为“C”形,所述第二固定块宽度是伸缩杆宽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中心医院,未经绵阳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18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开窗角度的节能断桥铝门窗
- 下一篇:一种手拉葫芦裸机用的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