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收发电路和燃气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14348.5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5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祝立强;苏杰;李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能天然气有限公司;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F15/06;G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收发 电路 燃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收发电路和燃气表,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连接;接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控制单元连接,发射极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红外发射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发射电路包括:单个红外发射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红外发射管的阳极与电源电压端连接,阴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接收电路连接。由于只使用一个红外发射管实现红外收发,成本低,减少空间的占用,不会出现自发自收的情况,并且能够通过接收电路的第一三极管控制接收电路的导通和关断,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收发电路和燃气表。
背景技术
红外通信电路一般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发送出去,通过红外接收三极管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中接触式红外通信电路(无调制的红外通信)因其低功耗特性广泛应用于电池供电设备如各种智能仪表中。
现有技术的常规做法是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相邻放置,分别实现收发功能,然而这种放置方式占用了更多的布局空间,提高了硬件成本,同时还存在自发自收的可能性,使得红外通讯的抗干扰性降低。
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节省空间、成本低且抗干扰能力强的红外收发电路和燃气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并且提高抗干扰能力,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红外收发电路和燃气表。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收发电路,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
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连接;
所述接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控制单元连接,发射极与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发射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发射电路包括:单个红外发射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红外发射管的阳极与电源电压端连接,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接收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或反相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反相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电压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以及发射电路连接,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发射端与所述反相电路或所述发射电路连接,信号接收端与所述接收电路连接,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气表,包括:上述的红外收发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能天然气有限公司;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能天然气有限公司;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4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盘管热交换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墙前龙骨安装的PPR专用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