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淬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17514.7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8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久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73 | 分类号: | C21D1/673;B24B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邓雪明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淬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架、上模具、下模具、打磨部和冷却池,其中,所述打磨部包括:第一电动转轴、支撑杆、第二电动转轴和打磨杆;所述打磨杆的底面设置有磨砂层,且所述打磨杆的长度为所述下模具半径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压淬冷却装置能够在压淬之前,通过打磨部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以将零件表面的毛刺及异物去除,以避免毛刺及异物导致压淬后零件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压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淬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零件在轧制后通过淬火能够直接得到所需产品或者半成品,在冷却过程中,需要均匀、等速的对零部件进行降温,而零部件的形态各异,往往表层和心部的冷却速度和时间并不一致,形成了温差,容易导致零件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热应力,进而导致零件不均匀塑性变形。压淬法是在急速冷却的过程中,采用固定装置将金属固定并施以一定的压力,防止内应力释放而影响到零部件的外形,一来可以防止变形,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产品一定的平整度,使其达到满意的效果。
但是当零件的平面有毛刺或异物的时候,若不能在热处理之前及时的将毛刺或者异物处理,将直接导致零件在压淬后产生变形。为了处理零件表面的毛刺及异物,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检查及打磨,费时费力,影响压淬的效率。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对零件进行压淬冷却的同时还能方便对零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的压淬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方便对零件进行压淬冷却的压淬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压淬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架、上模具、下模具、打磨部和冷却池。
支撑架,其包括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至少四根竖梁、以及将各个所述竖梁连接的上端横梁和下端横梁。
设置在支撑架上端横梁上并沿支撑架上下升降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设置于支撑架的中部位置。
设置在支撑架下端横梁上且与所述上模具相对应设置的下模具。
设置在支撑架任意一上端横梁中间位置的打磨部。
设置在支撑架下方且与上模具和下模具相对应的冷却池。
其中,所述打磨部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任意一上端横梁下方的第一电动转轴,所述第一电动转轴垂直朝正下方的下端横梁伸延。
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动转轴一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第一电动转轴,且与所述横梁平行向外伸延。
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一端且垂直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电动转轴,当所述第一电动转轴转动至支撑杆与第一电动转轴所在的横梁垂直且支撑杆处于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时,支撑杆的最远端刚好位于所述下模具的正中心的上部。
连接在所述第二电动转轴一端且垂直于所述第二电动转轴的打磨杆,所述打磨杆的底面设置有磨砂层,且所述打磨杆的长度为所述下模具半径的长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在压淬之前,可以通过打磨部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以将零件表面的毛刺及异物去除,以避免毛刺及异物导致压淬后零件变形的问题。当需要对零件进行打磨时,首先将即将进行压淬的零件放入下模具中,通过转动第一电动转轴将支撑杆向支撑架内部转动至支撑杆与第一电动转轴所在的横梁垂直,使得第二电动转轴处于下模具的正中心的上部,此时打磨杆处于零件的上表面,打磨杆的磨砂层与零件的上表面接触;然后再转动第二电动转轴使得打磨杆在第二电动转轴的带动下旋转,以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
其次,当上模具沿支撑架向下降落压向下模具,以进行零件的压淬;压淬结束后再通过将上模具沿支撑架向上升起,以露出下模具和零件便于对零件的冷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久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久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7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