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控温的多管表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19773.3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7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曹树普;叶瑞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树普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张勋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多管表冷器 | ||
一种可调控温的多管表冷器,用于环保除尘器领域,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框架,还包括有位于上部的上箱体、位于下部的带内腔的灰斗、连接在上箱体与灰斗之间分为左右两个区块的多管表冷管;所述上箱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上箱体的内腔通过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翻板阀分隔为左右两个独立腔室,所述多管表冷管侧部还设置有至少一台冷却风机;所述左侧区块的多管表冷管上端所有管体开口均连通至进风腔,所述右侧区块的多管表冷管上端所有管体开口均连通至出风腔,所有多管表冷管的下端的管体开口均连通至所述灰斗的内腔;该结构实现更细化的逐级调整烟气降温幅度保证出风口烟气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袋除尘器的烟气温度保护装置,尤其一种可调控温的多管表冷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再生铜冶炼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烘炉加料、吹氧耙渣、除氧还原、保温放水。每个阶段烟气成份、温度以及烟气量存在较大的波动与不同。现有的再生铜冶炼炉烟气处理的表冷器一般为DN400-DN600的U型管道表冷器,结构庞大、制造成本高、温度调节范围和准确度有限,温度控制过程通过人工手动翻板阀或插板阀来控制烟气出口温度,导致布袋除尘器经常出现烟气温度过高烧布袋或烟气过低造成结露烟气拉不出去,严重影响烟气过滤效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控温的多管表冷器,其可以实现更细化的逐级降温幅度调整保证出风口烟气温度恒定在一点范围内,结构简单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控温的多管表冷器,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框架,还包括有位于上部的上箱体、位于下部的带内腔的灰斗、连接在上箱体与灰斗之间分为左侧右侧两个区块的多管表冷管;所述多管表冷管连通上箱体与灰斗的内腔;所述上箱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上箱体的内腔通过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翻板阀分隔为左右两个独立腔室,左侧腔室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为进风腔,右侧腔室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为出风腔,所述翻板阀的开合可使得进风腔与出风腔直接连通或相互封闭;所述多管表冷管侧部还设置有至少一台冷却风机;所述灰斗为上大下小收缩结构的封闭腔,其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重力卸灰阀;所述左侧区块的多管表冷管上端所有管体开口均连通至进风腔,所述右侧区块的多管表冷管上端所有管体开口均连通至出风腔,所有多管表冷管的下端的管体开口均连通至所述灰斗的内腔。
这种可调控温的多管表冷器,使用时,进风口用于连接烟气主管道,表冷器出风口连接布袋除尘器进风口。
当翻板阀全部关闭时,烟气从进风口进入上箱体的左侧腔室(即进风腔) 后,只能再沿着左侧区块的多管表冷管向下进入灰斗,因为灰斗是封闭的故烟气只能再沿着右侧区块的多管表冷管向上进入上箱体的右侧腔室(即出风腔),最后从出风口排出。若进入的烟气夹杂大量粉尘,因粉尘的重力作用,会向下沉积在灰斗中,而不易堵塞竖直设置的多管表冷管。对于降温原理:多管表冷管因为扩大了烟气与大气热传递的面积,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若是再开启冷却风机,增加空气对流可更多地降温,所有冷却风机开启降温幅度最大,减少冷却风机的开启数量可以调整降温幅度。当所有冷却风机关闭,此时还想减少对烟气的降温幅度,可逐个开启翻板阀。当开启翻板阀后,进风腔、出风腔直接连通,部分烟气则不再经由多管表冷管,而是直接从翻板阀进入到出风腔再从出风口排出;打开的翻转阀越多则经由多管表冷管冷却的烟气就越少,烟气整体降温幅度就越小;当翻转阀全部打开理论上可实现所有的烟气都直接从翻转阀进入出风腔,这种情况下,烟气基本不发生降温。
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用于测量烟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从而便于掌握进风口和出风口处的烟气温度,辅助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及需要调节多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树普,未经曹树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97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