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带线缆压力变送器的气密检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23110.9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0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金朝;巴晓峰;赵超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博益气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李震勇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线缆 压力变送器 气密 检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带线缆压力变送器的气密检漏装置,包括差压检漏仪及两个罐状容器,每个罐状容器均包括罐体和罐盖;每个罐体的罐内腔体分别经管路与差压检漏仪联接;基准罐盖、检测罐盖与相应罐体之间分别挤压有密封圈实现密封;检测罐盖中心开设有用于穿过线缆的线缆通孔,线缆通孔上部形成有一台阶孔段,台阶孔段设有内螺纹,用于旋入连接锁线塞的外螺纹段,锁线塞的中心开设有与线缆通孔同轴心联通的用于穿过线缆的通孔,且锁线塞下端与台阶孔段的环形台阶面之间设有套于线缆上的密封垫,锁线塞旋入的同时挤压密封垫。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测前组装、更换产品,生产作业环节少,装置密封方式可靠,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压式气密检漏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带线缆压力变送器的气密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变送器的整体密封性能在其制造过程是极其重要的指标,密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现有的气密检测装置大多采用加压试漏的方法,将产品置入密封容器中,加一定压力后保压,通过检测密封腔内压力的变化来判断压力变送器产品是否存在泄漏。带线缆的压力变送器,如果全部置入密封容器中则很不方便,同时线缆中的芯线和填充物之间的缝隙也会对检漏造成干扰,因此简单的检漏装置已不适用于这种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带线缆的压力变送器,提供一种能方便、快速、准确检测出产品整体泄漏率的检漏装置。具体为:
适用于带线缆压力变送器的气密检漏装置,其包括:差压检漏仪及两个罐状容器,每个罐状容器均包括具有罐内腔体的罐体和用于将罐内腔体上端开口完全覆盖的罐盖;每个罐体的罐内腔体分别经管路与差压检漏仪联接;
用于容纳基准物的罐状容器的罐盖定义为基准罐盖,将用于容纳带线缆压力变送器的罐状容器的罐盖定义为检测罐盖;
基准罐盖、检测罐盖与相应罐体之间分别挤压有密封圈实现密封;
检测罐盖中心开设有用于穿过线缆的线缆通孔,线缆通孔上部形成有一台阶孔段,台阶孔段设有内螺纹,用于旋入连接锁线塞的外螺纹段,锁线塞的中心开设有与线缆通孔同轴心联通的用于穿过线缆的通孔,且锁线塞下端与台阶孔段的环形台阶面之间设有套于线缆上的密封垫,锁线塞旋入的同时挤压密封垫。
每个罐体底部都开设有与罐内腔体联通的气道通孔,罐体固定于底座之上,底座也开设有气道通孔,底座的气道通孔的一端孔口与罐体的气道通孔底部开口对接联通,底座的气道通孔的另一端孔口与硬管密封联通,硬管另一端与差压检漏仪联接。
底座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将罐体底端定位于底座之上的沉槽,底座的气道通孔用于与罐体的气道通孔底部开口正对联通的孔口也开设位于沉槽中,再通过螺钉将底座和罐体进行固定。
底座与罐体之间挤压有绕设于气道通孔孔口外围的密封圈二。
还包括气缸及固接于气缸推杆顶端的下压板,下压板位于覆盖于罐体上的基准罐盖和检测罐盖的正上方,且能在气缸推杆带动下压抵或远离两罐盖。
下压板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与罐盖上端面对应的止动销。
下压板上对应两个罐盖处分别开设有避让槽口。
所述气缸垂直固定于两个罐状容器之间,下压板3上对称贯通连接有两个直线轴承,两个导向轴分别穿过对应的直线轴承并与之滑动连接。
检测罐盖的线缆通孔下部也形成有一用于容纳压力变送器的尾端台阶孔段。
罐体的气道通孔上段设有用于容纳压力变送器或基准物头部的台阶孔段。
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将电缆置于密封腔外,对产品核心部分进行检漏,主要采用气缸及螺纹连接压缩密封材料来实现密封,可快速测前组装、更换产品,生产作业环节少,装置密封方式可靠,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博益气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博益气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23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的地震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纤熔接机显示屏遮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