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硝脱硫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25307.6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3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斌;高忠本;汪晖;吴天龙;利进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50;B01D53/56;B01D53/80;B01D53/86;B01D53/96;F23L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瑞之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14 | 代理人: | 廖夏林 |
地址: | 5100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净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硝脱硫净化系统,包括:焦炉烟气进管,其中焦炉烟气进管分别与SCR反应器、余热交换器和引风机的进气口连接,空气预热器的出气口连接到焦炉烟气进管与SCR反应器进口连接的管道上,氨气供给系统的出氨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SCR反应器的进气口,SCR反应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余热交换器的进气口,余热交换器的废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引风机的进气口,引风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脱硫吸收塔的进气口,脱硫吸收塔内安装有喷淋管,吸收液存储槽安装在脱硫吸收塔一侧且与喷淋管连接。本烟气脱硝脱硫净化系统工艺简单易于实现,脱硝脱硫效果好,而且可以实现烟气内热量的有效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烟气脱硝脱硫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焦炉烟气脱硝主要采用添加各种化学药剂来去除氮氧化合物,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以及上述两种结合SNCR-SCR工艺。SNCR脱硝技术是将NH3、尿素等还原剂喷入锅炉炉内与氮氧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反应,不用催化剂,因此必须在高温区加入还原剂。还原剂喷入炉膛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迅速热分解成NH3,与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反应生成N2和水。该技术以炉膛为反应器。其优点是技术成熟,建设周期短,装置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装置结构简单,投资成本大大低于SCR工艺,但存在还原剂的消耗大且效率有限的缺点。SNCR烟气脱硝技术的脱硝效率一般为30%~60%,受锅炉结构尺寸影响很大,多用作低NOx燃烧技术的补充处理手段。
现有技术中,烟气脱硫技术有几种不同类别的方法,一是干法脱硫,二是湿法脱硫。通常来讲,所谓的干法脱硫就是采用固体的吸收剂以及催化剂或者是吸附剂来去除废气内部的SO2,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分子筛吸附法和活性炭吸附法以及氧化法等。如果采用的方式为湿法脱硫那么所采用的通常为液体,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将二氧化硫从烟气内部去除,而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方法为铝法和钠碱吸收法等。采用湿法脱硫这种形式通常所需要的设备并不复杂,并且在操作上也非常的便捷,同时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其可以达到极高的脱硫效率。
现有技术中,烟气脱硝、脱硫技术一般是独立进行的,如何实现脱硝和脱硫工艺的有效结合,简化脱硫脱硝工艺,并且实现烟气中热量回收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脱硫净化系统,工艺简单易于实现,脱硝脱硫效果好,而且可以实现烟气内热量的有效回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脱硫净化系统,包括:焦炉烟气进管、空气预热器、氨气供给系统、SCR反应器、余热交换器、脱硫吸收塔、吸收液存储槽、引风机和循环泵,其中焦炉烟气进管分别与SCR反应器、余热交换器和引风机的进气口连接,空气预热器的出气口连接到焦炉烟气进管与SCR反应器进口连接的管道上,氨气供给系统的出氨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SCR反应器的进气口,所述SCR反应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余热交换器的进气口,所述余热交换器上设置有软水管和蒸汽排出管,软水管和蒸汽排出管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余热交换器上还设置有新鲜空气进气管和预热空气出气管,所述新鲜空气进气管和预热空气出气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预热空气出气管的出气口连接至空气预热器的进气口,余热交换器的废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引风机的进气口,所述引风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脱硫吸收塔的进气口,所述脱硫吸收塔内安装有喷淋管,吸收液存储槽安装在脱硫吸收塔一侧且与喷淋管连接,循环泵安装在脱硫吸收塔的底部且与喷淋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25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纤棉沉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