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吸引刮匙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2615.1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7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姜岩;郑东淑;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4 | 分类号: | A61B17/24;A61B17/22;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张迪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理 上颌 真菌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吸引刮匙,包括手持部与操作部,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远离手持部的末端设置有吸引刮匙头;所述操作部包括第一圆弧段及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手持部与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吸引刮匙头;所述第一圆弧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便于清理位于上颌窦内壁的真菌球以及上颌窦前壁与内壁交界处的真菌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鼻腔手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吸引刮匙。
背景技术
上颌窦开口位于上颌窦面向鼻中隔的一面,在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手术中,手术工具由上颌窦的开口进入上颌窦内部,由于上颌窦开口位于上颌窦面向鼻中隔的一面,且上颌窦与鼻中隔之间的间距较窄,在手术工具由上颌窦与鼻中隔之间的窄道经过再经由上颌窦开口进入上颌窦内时,手术工具可以转动的操作空间因为受到鼻中隔的限制变得很小,手术工具难以触碰到上颌窦内靠近鼻中隔的上颌窦内壁以及上颌窦内壁与上颌窦前壁的交界处,上颌窦内壁的真菌球难以清理,导致清理上颌窦内的手术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吸引刮匙,实现便于清理位于上颌窦内壁的真菌球以及上颌窦前壁与内壁交界处的真菌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吸引刮匙,包括手持部与操作部,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远离手持部的末端设置有吸引刮匙头;所述操作部包括第一圆弧段及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手持部与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吸引刮匙头;所述第一圆弧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具体为一直型杆。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引刮匙头及手持部连接操作部的一端所在的直线与所述手持部所在的直线之间间隔的角度为25°至35°。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引刮匙头及手持部连接操作部的一端所在的直线与所述手持部所在的直线之间间隔的角度为45°至55°。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引刮匙头、操作部及手持部均为中空设置,且所述吸引刮匙头、操作部及手持部依次连通。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引刮匙头的端面呈椭圆状。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操作部及吸引刮匙头一体成型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吸引刮匙,由于上颌窦与鼻中隔之间间隔较近,吸引刮匙进入上颌窦后可以转动的角度较小,故设计操作部与手持部之间间隔角度,使得手持部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即可使操作部到达上颌窦内壁以及上颌窦内壁与上颌窦前壁的交界处,吸走位于上颌窦内壁以及上颌窦内壁与上颌窦前壁的交界处的真菌球。设计第一圆弧段的直径较小,使手持部转动时操作部随之转动的幅度较大,手持部在较小的操作空间里操作即可实现操作部的大幅度转动。吸引刮匙头的端面设计成椭圆状,圆盾的设计实现在手术过程中吸引刮匙对上颌窦内粘膜的损伤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吸引刮匙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清理上颌窦内真菌球的吸引刮匙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2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热模锻压力机上的多工位水冷模具
- 下一篇:带有防脱保护机构的车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