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视网膜手术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5266.9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4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嘉嵩;樊华;李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晓菲 |
地址: | 2000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视网膜 手术 用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视网膜手术用工具,包括镜片安装环和顶压器,顶压器设置于镜片安装环侧边,且顶压器与镜片安装环呈预设倾角设置。本申请公开的多功能视网膜手术用工具,手术中在对眼球球体进行观察周边视网膜时,将安装好顶压器的镜片安装环的接触镜放置在角膜中央与之充分接触,助手一手扶好接触镜的同时,旋转接触镜以使顶压器顶压特定部位的巩膜,一手即可轻松完成原来双手难度很高的所有动作,同样能够完成手术医生的观察需求,使得手术医生对于周边部视网膜的观察和处理变得更加简便、迅速、安全,避免因周边部视网膜的观察和处理不佳所发生的各类并发症,有效提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质量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视网膜手术用工具。
背景技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解决多种眼底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Machemer发明的玻璃体切割机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Machemer起初使用的是17G(直径1.5毫米)经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割多功能仪器,这种仪器需要光纤维袖套,手术需要做2.3毫米大小的巩膜切口,1974年OMalley和Heitz设计了较细小的玻切头,其直径为0.9毫米(20G,器械直径0.9mm),这种损伤较小的三通道20G导管系统一直沿用至今,仍然还有医生在使用这套系统,现在主要是以23G(器械直径0.6mm)和25G(器械直径0.5mm)玻璃体手术系统占据主导地位。23G或25G显微手术系统和传统的玻璃体切割系统相比,有更高的切割频率和抽吸力。配套的系列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器械包括玻切头、导光纤维、内眼显微镊、眼内电凝器、以及显微镜观察系统等等,这些器械比传统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用的器械更加精细和复杂。
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周边部的视网膜前表面的玻璃体切除或增殖膜剥除,以及进行激光光凝等操作。由于眼球是一个球体,对于周边部的处理常常需要借助外巩膜的顶压才能实现对周边部结构的观察和处理。在临床上,目前的常规解决方案是助手左手扶接触镜头,右手使用巩膜顶压器由助手在术中进行顶压,主刀医生进行眼内的观察和操作,这要求助手具有熟练的顶压巩膜的技巧,如果显微镜的助手镜未安装倒像装置,则更加增加了助手的难度,助手需要在反向的视野中移动巩膜顶压器,给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增加了难度,同时安全性大大降低。
因此,如何降低现有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视网膜顶压的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视网膜手术用工具,将镜片固定环与巩膜顶压器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对于周边部视网膜的观察和处理变得更加简便、迅速、安全,避免因周边部视网膜的观察和处理不佳所发生的各类并发症,有效提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质量和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视网膜手术用工具,包括镜片安装环和顶压器,所述顶压器设置于所述镜片安装环侧边,且所述顶压器与所述镜片安装环呈预设倾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顶压器内侧设置有安装台阶。
优选地,所述安装台阶与镜片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镜片安装环为直径10~12mm的圆环。
优选地,所述顶压器的长度为8~14mm。
优选地,所述顶压器的端部设有圆球型按压部。
优选地,所述顶压器焊接于所述镜片安装环侧边。
优选地,所述预设倾角为15°~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5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混凝土养护箱
- 下一篇:一种可隐藏电源线的踢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