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芯局部刺破抽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6561.6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23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宾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H01M50/6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刺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局部刺破抽液装置,包括抽液支座、下密封腔、上密封腔及刺穿气缸;其中,上述抽液支座竖直设置;上密封腔及下密封腔上下间隔设置,且内部设有密封腔体;上述刺穿气缸设置上密封腔上,且输出端向下延伸至上密封腔内;上密封腔与下密封腔扣合形成密封腔体,并将电芯的铝塑膜夹紧,刺穿气缸驱动上密封腔内的刀头向下运动将铝塑膜刺穿,以便释放铝塑膜内的电解液。本实用新型通过局部密封刺破抽液,实现了电芯电解液高精度抽液,并能够有效防止刺破抽液过程铝塑膜发生形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全自动电芯抽液包装机抽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的外包装壳一般分为金属外壳和非金属外壳,相比较而言,使用非金属外壳制备的电池(即软包锂电池)可以显著的降低锂电池的成本,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一般在软包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都要进行二次封装,即对软包电芯进行抽液、封口以及对封口进行切边和烫边加工,完成软包电芯的定型。软包电芯的外部一般通过铝塑膜包覆,期内灌装有电解液,在软包电芯封装过程中,为保证电芯制造工艺要求,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电芯内电解液的含量,因此需要通过抽液工序将铝塑膜内的电解液进行释放,抽液刺破铝塑膜后,并通过封边将刺破口与铝塑膜内部空间隔断后,需要将刺破部位切除。
对软包电芯的抽液封口加工过程中,虽然已有多种自动化设备,但是现阶段的企业普遍使用的设备在抽液环节缺乏对铝塑膜进行稳定处理的方法,在对铝塑膜切口抽液时容易使铝塑膜发生形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局部密封刺破抽液,实现了电芯电解液高精度抽液,并能够有效防止刺破抽液过程铝塑膜发生形变的电芯局部刺破抽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芯局部刺破抽液装置,包括抽液支座、下密封腔、上密封腔及刺穿气缸;其中,上述抽液支座竖直设置;上密封腔及下密封腔上下间隔设置,且内部设有密封腔体;上述刺穿气缸设置上密封腔上,且输出端向下延伸至上密封腔内;上密封腔与下密封腔扣合形成密封腔体,并将电芯的铝塑膜夹紧,刺穿气缸驱动上密封腔内的刀头向下运动将铝塑膜刺穿,以便释放铝塑膜内的电解液。
优选地,还包括下密封套、上密封套、刀头、托柱、抽液内管口及抽液外管口;其中,上述上密封腔及下密封腔分别设置在抽液支座315上下两端,上密封腔下端开口,下密封腔上端开口。
优选地,所述的下密封套设置在下密封腔内;上密封套设置在上密封腔内。
优选地,所述的刀头设置在上密封腔内,并与刺穿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托柱设置在下密封腔内,托柱的中部设有刀槽;刀头向下运动刺穿电芯铝塑膜,并插入托柱的刀槽内,托柱从下方顶住电芯铝塑膜的被刺穿部位,防止刺穿时铝塑膜变形。
优选地,所述的抽液内管口及抽液外管口与抽液内管口内外对应设置,并外接抽液设备,抽液内管口开设在下密封套上,抽液外管口开设在下密封腔上,铝塑膜刺穿后电解液滑入下密封腔内,经抽液设备抽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通过局部密封刺破抽液,实现了电芯电解液高精度抽液,并能够有效防止刺破抽液过程铝塑膜发生形变的电芯局部刺破抽液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密封腔、下密封腔、刀头、托柱;其中,上密封腔下端开口,并设有刀头;下密封腔设置在上密封腔下方,上端开口,并设有托柱;上密封腔与下密封腔夹持电芯的铝塑膜闭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密闭腔体,并将待刺破的铝塑膜压紧在两密封腔之间,密闭腔体内部设置真空抽液设备;设置于上密封腔上部的刺破气缸驱动刀头在密封腔体内向下运动将铝塑膜刺破,其内的电解液向下流出释放。上述托柱中间设置间断面,间断面将托柱分割成两个半圆托柱,刀头向下切割铝塑膜,并嵌入间断面内,通过托柱支撑铝塑膜待刺破部位,防止刺破时刀头局部下压铝塑膜发生形变,便于刀头准确切割。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65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电芯抽液封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应键盘散热避光的功能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