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驱动器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7473.8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5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敢;王四涛;陈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瑞传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9/16 | 分类号: | G01R29/16;G01R31/4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申国栋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驱动器 输入 电源 检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驱动器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输入电源R相依次通过第一限流电阻和正向连接的第一二极管与第一光耦的阳极相连接,输入电源T相通过第二限流电阻与第一光耦的阴极和第二光耦的阴极相连接,输入电源S相通过第三限流电阻与第二光耦的阳极相连接,第一光耦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4、电容C1和反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第二光耦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5、电容C2和反向连接的第三二极管,第一光耦的副边和第二光耦的副边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本电路通过检测两个光耦的输出状态即可实现输入电源缺相判断,结构简单,节约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驱动器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伺服驱动器输入电源既决定了伺服驱动器的性能也决定了伺服驱动器的寿命,因此对伺服驱动器输入电源的检测越发重要。同时,由于伺服驱动器输入电源处需要增加压敏电阻、安规电容等器件,狭小的空间对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电路器件的多少也有了严格的要求。现有的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电路使用的器件较多,软件判断复杂,造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难度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伺服驱动器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电路,其目的是:使用较少的器件实现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简化电路,节约空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伺服驱动器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PC1和第二光耦PC2,输入电源R相依次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光耦PC1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电流导通方向为由第一限流电阻R1至第一光耦PC1的阳极,输入电源T相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2与第一光耦PC1的阴极和第二光耦PC2的阴极相连接,输入电源S相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3与第二光耦PC2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光耦PC1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和电容C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光耦PC1的阴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光耦PC1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光耦PC2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5、第三二极管D3和电容C2,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光耦PC2的阴极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二光耦PC2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光耦PC1的副边和第二光耦PC2的副边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
作为该检测电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为高压二极管。
作为该检测电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光耦PC1的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6与电源VCC相连接,第一光耦PC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光耦PC2的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7与电源VCC相连接,第二光耦PC2的发射极接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检测两个光耦副边的输出电平状态即可实现输入电源缺相判断,降低了硬件和软件设计难度,本电路涉及器件少,结构简单,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输入电源没有出现缺失时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的副边输出波形;
图3为输入电源中R相缺失时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的副边输出波形;
图4为输入电源中S相缺失时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的副边输出波形;
图5为输入电源中T相缺失时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的副边输出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瑞传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欧瑞传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74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吸快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定向破片速度衰减规律测量用的测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