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蛙产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7813.7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5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星星;胡亚洲;王晓清;赵伟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舜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59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蛙产卵装置,包底板(1)、前侧板(2)、后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所述前后侧板(2,3)和/或左右侧板(4,5)上分别设有若干前通孔(21)、后通孔(31)、左通孔(41)、右通孔(51)。本申请具有不需要收集蛙卵、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非常少,且能大幅度提升蛙卵孵化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石蛙产卵装置。
背景技术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
人工养殖的种蛙孵化的蛙卵会粘附在池壁上,不方便蛙卵的收集。养殖人员在收集池壁上的蛙卵时,只能一点一点的采集,操作困难,且劳动量大。养殖人员采集蛙卵时,容易造成蛙卵损坏,导致蛙卵的孵化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收集蛙卵、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非常少,且能大幅度提升蛙卵孵化率的石蛙产卵装置。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蛙产卵装置,包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后侧板和/或左右侧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前通孔、后通孔、左通孔、右通孔。
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底通孔。
所述前通孔、后通孔、左通孔、右通孔和底通孔的大小分别为1.0-2.0mm。
所述前通孔、后通孔、左通孔、右通孔和底通孔的大小分别为1.2-1.5mm。
石蛙产卵装置呈方形,长为60-80cm,宽为40-50 cm,高为15-25 cm。优选方形石蛙产卵装置的长为70cm,宽为50 cm,高为20 cm。
所述方形石蛙产卵装置用塑料或木材制成。
所述石蛙产卵装置还包括在底板上安放至少一块石头。
所述石蛙产卵装置还包括在底板上安放3-5块石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蛙卵产在石蛙产卵装置的内壁上,不需要收集蛙卵,既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又基本不会损伤到蛙卵;可直接将产卵装置送至孵化池,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方便;由于蛙卵基本没有损伤,蛙卵的孵化率会大幅度的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蛙产卵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一种石蛙产卵装置,包底板1、前侧板2、后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前后侧板和/或左右侧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前通孔21、后通孔31、左通孔41、右通孔51。
底板1上设有若干底通孔11。
前通孔21、后通孔31、左通孔41、右通孔51和底通孔11的大小分别为1.0-2.0mm,优选为1.0 mm、1.1 mm、1.2 mm、1.3 mm、1.4 mm、1.5 mm、1.6 mm、1.8 mm、2.0 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舜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舜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7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糖试纸存储盒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大型空调用组合式安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