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41941.9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7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江;雷秉亚;安沁生;薛晖军;杜丽君;张丽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0300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矩形 周进周出二沉池 合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尤其涉及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一种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包括:生物池和沉淀池;所述生物池具有脱氮功能,具有混合液功能;所述生物池和沉淀池相邻设置;所述沉淀池内设有配水槽、集水槽和混合液回流槽;所述配水槽一端至另一端侧壁之间距离逐渐变小;所述集水槽一端至另一端侧壁之间距离逐渐变大;所述回流槽与生物池相连,所述回流槽设置在生物池内壁上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脱氮功能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具有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占地、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配水均匀,配水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具体的说是具有混合液回流的脱氮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矩形同侧进出水二沉池(沉淀池)大部分均单独设置,仅通过管道与生物池连接,不能实现生物池与二沉池共壁,不能最大限度节省占地和节省基建投资;现有矩形同侧进出水二沉池配水槽末端为死水区,容易出现泥水分离导致积泥和末端壅水引起的配水不均匀等弊端;现有矩形同侧进出水二沉池存在配水均匀性差;现有生物池混合液回流槽(管)和矩形二沉池配水槽均单独设置,生物池与矩形二沉池仅并列设置,没有共用池壁,不节省投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该一种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配水槽水流为流动状态,水流沿配水槽均匀泄流至沉淀池,克服了传统二沉池末端泥水分离的缺点,配水槽长度可以不受传统矩形二沉池配水长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包括:生物池和沉淀池;所述生物池和沉淀池相邻设置;所述沉淀池内设有配水槽、集水槽和回流槽;所述配水槽一端至另一端侧壁之间距离逐渐变小;所述集水槽一端至另一端侧壁之间距离逐渐变大;所述回流槽与生物池相连,所述回流槽设置在生物池内壁上部。
回流槽为混合液回流槽。
生物池具有脱氮功能,具有混合液功能。
其中,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配水管、集泥区、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所述配水槽底部设有配水孔,配水槽一端设有出水口,另一端连接回流槽;所述配水管一端与配水孔相连通,另一端置于沉淀池内一侧;所述配水槽相邻设有集水槽;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集泥坑;所述集泥区设有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
其中,所述集泥区设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连接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
其中,所述配水槽进水端侧壁距离0.8-1.2m,配水槽出水端的侧壁距离为0.4-0.8m;所述集水槽靠近集泥区的一端侧壁距离0.3-0.5m,另一端侧壁之间为0.5-0.8m。
其中,所述回流槽与生物池通过管路连通。
其中,所述配水槽的槽深度大于集水槽的深度。
其中,所述生物池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搅拌器、潜水推进器和挡板;所述厌氧区与缺氧区相连,厌氧区内设有搅拌器;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相连,所述缺氧区内设有挡板和潜水推进器;所述好氧区通过出水口与配水槽相连。
其中,所述厌氧区还连接有进水管和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一端连接污泥池,所述污泥回流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排泥管。
其中,所述集水槽一端设有出水管。
其中,所述生物池和沉淀池之间通过一个池壁分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池与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合建装置,通过回流槽实现了配水槽内水的流动,避免了配水槽末端为死水区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二沉池配水长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占地;生物池和沉淀池相邻设计,共用一池壁以及回流槽设置在生物池外壁的结构能够节省企业的成本;配水槽和集水槽的线性变化截面设计,使得配水均匀,配水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未经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41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