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42852.6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3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声连;蔡谆桦;周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7/182;G03B17/12;G03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镜头 摄影 模块 电子 装置 | ||
一种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物侧开孔、一顶面及一反射部。光轴通过物侧开孔。顶面面向成像镜头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反射部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且弧形反射区设置于顶面。弧形反射区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圆形轨迹包含弧形反射区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当满足特定条件,可提升反射部可视觉辨识的程度。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与摄影模块,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与摄影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型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摄影模块与其成像镜头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摄影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发展一种透过镜头的顶面以显示文字与商业信息的摄影模块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通过弧形反射区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区域的反射程度差异以达到显示文字与商业信息的显示效果。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物侧开孔、一顶面及一反射部。光轴通过物侧开孔。顶面面向成像镜头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反射部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且弧形反射区设置于顶面。弧形反射区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圆形轨迹包含弧形反射区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各弧形反射区以光轴为中心的半径为r,物侧开孔的直径为d,反射部与光轴之间垂直于光轴的最大距离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圆形轨迹上的各弧形反射区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成像透镜组与一单一元件。物侧开孔、顶面及反射部设置于单一元件上,且单一元件可包含一环形搭接面,其中环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反射部的外型可为一文字排列的一单字形状,且文字排列的单字形状为英文。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单字形状的文字数量可为2个以上,18个以下。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文字排列的单字形状可环绕物侧开孔。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物侧开孔可为成像镜头的一光圈。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摄影模块,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一成像面及一透明平板。成像面位于成像镜头的一像侧。透明平板设置于成像镜头的物侧与顶面之间。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块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对应成像面。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块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对应成像面,且透明平板为电子装置的一显示屏幕。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摄影模块,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与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成像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块,其中单一元件可还包含一承接结构,用以承接驱动机构的一对焦线圈,且环形搭接面较承接结构靠近光轴。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块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对应摄影模块的一成像面。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42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除臭装置
- 下一篇:胶网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