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宫颈外口环扎止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44475.X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31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重医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重医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4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宫颈 外口环扎 止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宫颈外口环扎止血器,该止血器包括操作手柄以及环扎线。操作手柄包括外壳及与其嵌套并螺纹配合的可伸缩套筒和套管,环扎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套管和套筒上,转动连接在套筒上的操纵杆可以使环扎线套圈收紧或松弛,从而环扎宫颈外口或从环扎部位分离。本实用新型所述止血器可以有效环扎宫颈,显著减少了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出血,并缩短手术时间,也避免了局部注射止血药物而引起的副作用,且是通过对止血器在阴道外的部分进行操作实现环扎过程,操作方便、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减少出血的止血器,具体涉及一种宫颈外口环扎止血器。
背景技术
随着对宫颈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宫颈疾病需要进行冷刀锥切宫颈治疗。宫颈部位血管丰富,且都是细小血管,在宫颈冷刀锥切过程中很难止血,往往出血较多,出血多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时间延长又加剧出血风险,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一般出血量在40-100mL之间。
目前采用血管收缩药物垂体后叶素局部宫颈注射以实现止血,但垂体后叶素在人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导致部分手术在完成前又发生出血,需要反复注射药物,而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度存在差异,难以准确把握药物用量,药物注射量过大,副作用相应也越大,药物注射量过小,止血效果较差,出血就增多。
因宫颈顶部位置较深,难以利用止血钳等器械进行止血。中国专利CN209360791U公开了一种宫颈压迫止血及宫颈扎环用水囊装置,可借助外壁通管将水囊伸入宫颈内口进行压迫止血,但压迫止血并不适合宫颈外口。中国专利CN202015216U公开了一种宫颈圈套器,其利用卡扣环收紧由套扎线回转形成的套圈,可通过套扎宫颈而暂时阻断血流,达到防止出血目的。尽管该专利通过宫颈外口环扎实现止血,但手术完毕需要用利刃破拆套圈,容易造成宫颈二次破损和出血。
目前亟需提出一种在宫颈冷刀锥切过程中有效对宫颈进行止血的器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宫颈外口环扎止血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止血器包括操作手柄以及环扎线,所述操作手柄包括外壳以及可沿外壳伸缩移动(部分伸出或缩入外壳)的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环扎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对应相连,环扎线的一部分伸出在外壳外,该部分形成随第一芯体和/或第二芯体的移动而自行收放的套圈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管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体包括套筒和操纵杆,套筒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螺纹,套筒通过该螺纹与外壳内壁面相连(与设置在外壳内壁面的螺纹相配合),操纵杆的一端与套筒相连,操纵杆的另一端伸出至外壳外,环扎线的一端与套筒相连,环扎线的另一端贯穿套筒。
优选的,所述操纵杆设置在套筒的底部端面上,该套筒的底部端面上还设置有线孔,环扎线穿过该线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芯体包括套管,套管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螺纹,套管通过该螺纹与外壳内壁面相连(与设置在外壳内壁面的螺纹相配合),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环扎线的可相对套管对应端部转动的接线机构,环扎线的对应端与该接线机构的转动部分相连,套管的另一端伸出至外壳外。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体紧邻外壳前端(上述套圈结构位于该端外侧),又称为调节芯体,第二芯体远离所述外壳前端,又称为牵引芯体,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伸出外壳外的部分紧邻外壳后端(例如,上述操纵杆贯穿套管,呈嵌套关系,操纵杆及套管由外壳后端伸出)。
优选的,所述环扎线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刺状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重医,未经张重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444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