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折极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48612.7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4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蓝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1 | 分类号: | H01M50/531;H01M10/0525;H01M10/0587;B21D11/10;B21D1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钟建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卷芯折极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折极耳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矩形块结构,所述底座顶部设有用于折极耳的折弯装置,所述底座两侧均设有用于折弯角度调节的调节装置,所述底座底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底座安装的底座螺纹孔,通过所述底座螺纹孔能够将所述底座与基座相连接。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调试简便,通用性强,操作简单易学,生产效率高;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折极耳要求;此种折极耳方式可以更好的对极耳弯折尺寸、正负极耳间距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极耳损伤,更好的改善电池封装外观效果及封装性能,利用设备夹具代替人工,减轻作业员劳动强度,保证卷芯极耳弯折一致性,从而减少封装工序产品不良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卷芯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折极耳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随着锂离子电池尺寸要求越来越紧凑,电池成品的整形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卷芯极耳结构无法达到最佳利用率,于是在锂离子电池制作流程中,对卷芯极耳的处理成为必不可少的加工工艺,现有的极耳处理装置在对极耳处理时存在劳动作业强度大、极耳弯折尺寸不好控制、加工成本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折极耳装置,通过调节装置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折极耳要求;此种折极耳方式可以更好的对极耳弯折尺寸、正负极耳间距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极耳损伤,更好的改善电池封装外观效果及封装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折极耳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矩形块结构,所述底座顶部设有用于折极耳的折弯装置,所述底座两侧均设有用于折弯角度调节的调节装置,所述底座底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底座安装的底座螺纹孔,通过所述底座螺纹孔能够将所述底座与基座相连接。
采用上述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折极耳装置,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所述上压块与动力气缸连接,然后将所述底座固定在基座上,然后把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调节旋钮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侧面,通过动力气缸工作使所述上压块下压,通过所述上压块下压使极耳弯曲,并通过所述矩形槽和所述极耳限位凸台进行限位,完成折极耳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折弯装置包括上压块,所述上压块为矩形块结构,所述上压块底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极耳限位凸台,所述极耳限位凸台相对于矩形槽固定在底座表面,所述极耳限位凸台一侧开设有两个气缸螺丝孔,通过气缸螺丝孔能够将上压块与动力气缸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和两个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底座一侧靠近顶部位置且前后对称设置,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底座一侧,并与两个所述连接孔对应设置,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环形调节槽,通过所述环形调节槽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能够对所述调节板起到调节作用,所述环形调节槽与所述连接孔之间通过调节旋钮进行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极耳限位凸台由一块矩形块和两块三棱柱连接形成,所述矩形块与所述三棱柱的矩形面相连接,所述三棱柱固定在所述矩形块靠近调节装置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调节槽的内圆与所述连接孔的外圆直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底座之间滑动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调试简便,通用性强,操作简单易学,生产效率高;通过调节装置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折极耳要求;此种折极耳方式可以更好的对极耳弯折尺寸、正负极耳间距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极耳损伤,更好的改善电池封装外观效果及封装性能,利用设备夹具代替人工,减轻作业员劳动强度,保证卷芯极耳弯折一致性,从而减少封装工序产品不良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蓝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蓝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48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气体浓度分析的传感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船舶碰撞风险预警装置